大公產品

首頁 > 叶县 > 正文

葉縣《黃庭堅等卧羊山題名》摩崖石刻

時間:2022-11-14 09:42:00來源:葉縣今朝

  徐 坡

  公元960年,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混亂紛爭局面,一度衰落的書法藝術也重新獲得發展。書風重新崛起,名家不斷湧出,其中以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家著稱當時,並對後世影響最大,被後人尊稱為「宋四家」。黃庭堅是四家之中特別富有創造性的一位,他的作品頗能體現宋朝書法藝術的特色,《宋史》卷四四四本傳稱為「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

  黃庭堅作為文學和書法大家,在中國的歷史文化長河裡佔據重要地位,對後世有着巨大影響力。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黃庭堅赴禮部試,登進士第,任葉縣尉,開始步入仕途。一直到熙寧四年(公元1071)冬離任,以縣尉之職在葉縣度過了四年的時光。

  黃庭堅在葉縣任職期間,居官有守,關心民瘼。在葉縣留下了一百多首內容豐富的詩歌作品,迎來了第一個詩歌創作高峰。更重要的是,黃庭堅尉葉期間,留下了至今較早的書法作品——《黃庭堅卧羊山題名》。

  張傳旭《黃庭堅年表》載:「1070年(庚戌)正月,書《卧羊山題名》。」

  卧羊山是葉縣城北十華裏汝墳店附近一座平地突兀的小山包。據老年人講,當年滿山怪石,遠遠望去,猶如群羊遍布,有的像低頭啃草,有的像卧着休息,有的像引頸咩叫,有的像嬉戲追逐,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故名卧羊山。卧羊山東南約一華裏處,又有一個更小的山包,上有一塊巨石,形狀像一條獵狗,頭朝着卧羊山張望,似警戒着「羊群」,因名「警羊山」。傳說東漢時期成韋要修建洛陽橋,讓葉縣縣令王喬把石門山中一批上乘石料運到洛陽去。不巧的是運送石料時恰逢天降大雨,道路難行。但王喬有飛仙之術,遇到這樣的天氣他就在夜晚施展仙術來運石料。當晚,王喬趕石為羊,到洛陽交差。誰知剛把「羊群」趕到葉縣汝墳店村時,突然聽到村東南崗有農戶家的雞叫了起來,因為時至五更天,天已將明,「羊群」受到驚嚇後紛紛跑向西南崗,全部卧在崗上,變成了石羊。從此這裏便有了驚羊山和卧羊山之稱。由於平地突兀一個山包,山石奇特,風景優美,又有神話色彩。卧羊山遂成一個寺廟鱗次櫛比、善男信女如織、遊人如潮之地。

  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宣州宣城人,世稱宛陵先生。)曾遊歷於此,留詩《卧羊山》:

  亂石若群羊,緣崗卧斜日。

  曾非左慈化,更想初平叱。

  無膻穴蟻去,有乳寒泉出。

  誰憶濡陵原,累累冢傍質。

  北宋熙寧年間任葉縣縣尉的大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也對卧羊山情有獨鐘,公餘閒暇,經常攜友到此觀光遊歷,並摩崖題名以紀遊,留下了《黃庭堅卧羊山題名》摩崖石刻。

  古代卧羊山麓有一條北去汴洛京津、南達荊襄雲貴之要道,黃庭堅又是一位歷史名人,有他的書品在,格外招攬人。過往的富商巨賈、達官貴人無不登臨攬勝,文人名士也紛紛慕名前來欣賞佳作。

  千年歲月,如水奔流,滄海桑田。

  卧羊山摩崖石刻在上世紀40年代經日寇據葉後的兵燹,摩崖字跡化為烏有。如今的卧羊山由於採石者的亂挖濫採,已經千瘡百孔,亦不復舊時如畫風景。《黃庭堅卧羊山題名》同卧羊山一起淡出人們的視線,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一、文獻資料中記載的《黃庭堅卧羊山題名》

  張傳旭《黃庭堅年表》(《中國書法家全集-黃庭堅》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3月)載:

  「1070年(庚戌),宋神宗熙寧三年,26歲。是年在葉縣。七月二日,原配孫氏蘭溪歿於官所;黃庶長女,黃庭堅妹卒;正月,書《卧羊山題名》。」

  創作於宋神宗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卧羊山題名》,是黃庭堅早期書法的代表作。當是時,黃庭堅26歲,正是其尉葉的第三年。

  黃庭堅書法研究者認為,黃庭堅學書走的是一條刻意求精的道路。他書法的成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其中,嘉祐六年至元豐三年(1061-1080年)是第一階段。嘉祐六年黃庭堅17歲時,開始向書家周越學習書法。周越的字「落筆剛勁沉着,字字不妄作」,黃庭堅師法了20年,深受其影響,但尚未盡悟古人用筆之妙,未能脫盡俗氣。這階段代表作品有《卧羊山題名》、《金剛經》、《潛峰題名》、《題范寬雪圖詩》等。

  2004年3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書法家全集-黃庭堅》中只提到了《黃庭堅卧羊山題名》,未有作品圖片,資料來源不詳。翻閱《明嘉靖葉縣誌》、《清康熙葉縣誌》、《清乾隆葉縣誌》等葉縣地方史志中卻未見提及。

  直到清咸豐十年(1860年),貴州開州進士何鼎,任葉縣縣令時,曾寫了一首《遊卧羊山》詩:

  汝墳河水流湯湯,河畔群石如群羊。

  千頭萬角負土出,疑起疑伏森成行。

  似爭似讓似牴觸,或進或退相頡頏。

  雨淋日暴霜露覆,虎豹雖遠虺蛇藏。

  誰知冉冉歲月古,但見年年春草長。

  涪翁去後近干載,行蹤寥落山雲荒。

  往來三次紀遊跡,爾是想見冰雪腸。

  山僧拙樸過客少,坐令丘壑成滄桑。

  諸君好古恣探討,摩崖手剔苔蘚蒼。

  石高徑僻字完好,氈墨響拓聲浪浪。

  攜歸一本掛素壁,炯炯明月懸清光。

  孤松怪石露筋骨,長刀大戟森鋒鋩。

  嵯餘一身掛吏事,俗不敢俗狂難狂。

  昔賢勝跡在咫尺,尋幽未暇空彷徨。

  西風指日掃炎暑,虔陳野籟傾椒漿。

  後生懷抱亦有讬,俯仰今昔成低昂。

  鄉人何吝地一畝,恨不早建公祠堂。

  時和政成百廢舉,願視百姓歌豐穰。

  身為葉縣縣令,何鼎詳細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文化遺跡,在踏遊卧羊山時,「諸君好古恣探討,摩崖手剔苔蘚蒼。石高徑僻字完好,氈墨響拓聲浪浪。」在荒草亂石間尋覓到了先賢黃庭堅卧羊山紀遊的摩崖石刻遺跡,欣喜異常,精心拓制帶回欣賞,並提出了為文節公建祠的構想。

  七年之後,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江西進士歐陽霖署葉縣事。歐陽霖是葉縣政聲留史的名宦,知葉期間,興水利、勸農桑、辦義學、整修縣衙,編纂了葉縣歷史上體例完備的清同治《葉縣誌》。歐陽霖博學多才,喜愛黃氏書法,當他遊覽卧羊山時,目睹了黃庭堅的摩崖石刻,如獲至寶,更加追慕800年前江西同鄉的民本情懷,遂在卧羊山倡修黃文節祠,以保護黃氏真跡,紀念清廉為民的一代名吏。

  《清同治葉縣誌》載:「卧羊山,在縣北十三裏滍河東,山多大石,狀如羊,故名。有宋黃庭堅摹崖紀遊書五十六字。」

  歐陽霖在《卧羊山黃文節公祠碑記》中說:「公昔題名山石,即尉葉時與客遊觀之所留也。山以是益名於時,至今來遊者爭先觀為快。霖篆茲土,初於杜仲萱民部處見山圖並題名拓本,心嚮往之,既因公道山中,感念前徽,益流連慨慕不能去。獨惜茲山因公益名,而公名且沉沒於荒榛宿莽中,顧不得一椽之庇護,以妥神靈而慰後人仰止之思。」

  史載,卧羊山黃文節公祠坐北面南,佔地10餘畝,建房67間。中部前有山門,山門內為主體建築黃公祠,面開5間,進深3間,斗拱飛檐,氣勢雄偉。左部為一跨院,高台之上建一亭,即「樂歲亭」。同時輾轉尋來黃庭堅的留世珍品《幽蘭賦》,命石工刊刻於是。

  歐陽霖在《幽蘭賦》碑刻題跋中說:「丁卯冬,霖由中牟遷葉,於城北卧羊山得摩崖五十六字,為公尉葉時所留,因建祠於上。」

  水賚佑先生是浙江寧波人,1942年12月生。1961年畢業於上海出版學校。研究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曾任職中華書局《辭海》編輯部、上海古籍出版社。熟諳古籍版本學、目錄學,參與《古本小說集成》、《續修四庫全書》、《清代詩文集彙編》等大型叢書的編纂工作。對中國古代書法史料深有研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多次應邀參加海內外書學、碑帖學術研討會。著有《蔡襄書法史料集》、《黃庭堅書法史料集》、《米芾書法史料集》、《中國書法全集·黃庭堅卷》等。

  水賚佑在其專著《書家史料叢書·黃庭堅書法史料集》(《書家史料叢書·黃庭堅書法史料集》 上海書畫出版社 1993年12月)中「黃庭堅題名、題字部分」記載:「《卧羊山黃庭堅等題名》,正書。熙寧三年。(清·孫星衍、邢澍編撰《寰宇訪碑錄》卷七)」。但在該書「黃庭堅墨跡、碑刻資料索引」和「黃庭堅存世墨跡表」兩部分未收錄《黃庭堅卧羊山題名》。

  當代書法家、學者黃君《千年書史第一家——從傳世著作看黃庭堅書法的藝術成就》一文附《傳世黃庭堅書法作品簡表》 ,共104幅,也沒有收錄此題名。

  葉縣地方文史學者符春綠老師在《<幽蘭賦>碑跋說明》一文作註中說:「20世紀50年代讀師範時的語文老師衛文閣曾說過,在日寇陷葉前,他曾遊過卧羊山,見到過黃庭堅的摩崖真跡,惟彼時不經心,況歷經風雨剝蝕,有些字已不易辨認,所以不能記全。印象較深的是黃庭堅與……遊覽此處,紀年為熙寧……年。1942年,湯恩伯踞葉時,遷移黃文節公祠碑於魯蘇豫皖邊區學院後,廟宇多被拆毀,更經日寇據葉後的兵燹,摩崖字跡亦為烏有。」

  在有限的資料中,歐陽霖和他主持編修的《清同治葉縣誌》記載了《黃庭堅卧羊山題名》為「五十六字」,但沒有這五十六字的詳細內容。地方其他文史資料或記載或目睹者的轉述,既沒有準確的字數,也沒有詳細內容。

  《黃庭堅卧羊山題名》僅在文獻記載中留下了一個名字。

  二、金石著作中記載的《黃庭堅卧羊山題名》

  通過查閱,金石文獻上,至清黃叔璥始有記載,但只有條目,不見釋文及原刻。目前筆者所看到的記載有《黃庭堅卧羊山題名》碑刻的金石著作主要有五種,分別是:

  ⒈清代孫星衍、邢澍編撰《寰宇訪碑錄》十二卷本

  《寰宇訪碑錄》成書於清嘉慶七年(1802年),由孫星衍、邢澍編撰。本書專門收錄編者所知所見的石刻碑碣目錄,書前有清嘉慶二年(1797年)七月孫星衍自序,敘述所錄石碑及磚瓦的來源。此書主要根據邵晉涵參與編纂《四庫全書》時獲取的石刻、鄭樵《金石略》的副本、孫氏親眼所見的摹拓,以及王昶、錢大昕、翁方綱、馮敏昌、阮元、黃易、武億、趙魏、何元錫等人郵寄給孫氏的拓片,再加上邢澍所收藏的石刻拓本編撰而成。全書依時代為序,自周起,止於元末,著錄各地石刻碑碣七千余通。除石刻外,尚有各家收藏的古磚和古瓦。各石刻之下一一註明其書體、撰書人姓名、碑刻年月、後人題記及刻於碑陰的文字,所錄磚瓦與石刻的體例相同,同時還註明石碑的所在地及磚瓦的藏家。

  《寰宇訪碑錄·卷七》載:「卧羊山黃庭堅等題名 正書 熙寧三年」。

  《寰宇訪碑錄》十二卷本被稱為「清朝嘉慶以前的碑刻目錄以本書最為詳備」「具有相當重要的史料價值。」

  ⒉清代黃叔璥編撰《中州金石考》八卷本

  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黃叔璥被起用,派往河南,先後在開歸道、糧儲驛鹽道任職。1740年,黃叔璥因母喪而「在家丁憂」,其間完成《中州金石考》的編撰。

  《中州金石考》,「是書則其官河南開歸道時所輯也。」成書於乾隆辛酉(1741)。所錄中州金石,自商、周以至元、明,蒐採頗富,然既以十府三州分目,則疆域井然,不容牽混。

  《中州金石考·卷八》載:「宋黃山谷卧羊山題名:《金石續錄》卧羊山在葉縣之北官道旁,石上題名甚多,皆不足觀。山谷題名在山西隅,蓋尉葉時所題也。余有詩紀之,雲『文曰黃庭堅魯直,同遊王從握李康。時維熙寧歲庚戌,崔源募工鐫分朗。鐵畫銀鉤廿九字,鸞停鵠峙劍吐芒。雨淋日炙七百載,依然完好無缺戕。』」

  ⒊清代姚晏撰寫《中州金石目》四卷補遺一卷

  流傳有清光緒九年(1883)歸安姚氏刻咫進齋叢書本。書中前言撰者自敘說:「晏隨任來汴州一月,既康且閑。覯群書之稱刻石斯土者記之,將以遣日也。汲郡有比干銀盤故又稱金,系以地不系以時,與歐陽趙氏之錄異。故別著為表,錄之,共成四卷。月日姚晏記。」

  可見《中州金石目》是姚晏隨其父姚文田出河南學政任上時所撰,成書年代當為嘉慶15年(1810)。

  《中州金石目·卷四》記載葉縣碑刻三處,其中一為:「《卧羊山黃庭堅等題名》:熙寧三年,正書。」

  ⒋清代劉青藜編撰《金石續錄》四卷本

  劉青藜(1664—1707)河南襄城人,字太乙,一字卧廬,號嘯月。康熙四十五年進士,官庶吉士。父喪,哀毀嘔血,事母不復出。專意為詩。有《高陽山人詩文集》、《金石續錄》。

  《金石續錄》是劉青藜為家藏金石、碑刻等各為題跋。其子伯安纂錄成帙,其弟青震序之。

  《金石續錄·卷四》記載:「《宋黃山谷卧羊山題名》:卧羊山在葉縣之北官道旁,石上題名甚多,皆不足觀。山谷題名在山西隅,蓋尉葉時所題也。余有詩紀之雲:

  昆陽城北滍水旁,山石觓觓如卧羊。

  此地往還經幾度,跬步未到空彷徨。

  霜清木落原野靜,興來偶逐南鴻翔。

  手攜筇杖穿犖嶨,四顧何異黃茅崗。

  大小石皆斧劈皴,側理鏡平滑且光。

  老僧雲此多題名,披尋奚翅十百行。

  俗物茫茫敗人意,狠無袖椎擺雷硠。

  西繞龍池向丁戊,掉頭欲去殊倀倀。

  荊棘從裏發光怪,瞥眼大呌喜欲狂。

  文曰黃庭堅魯直,同遊王從握李康。

  時維熙寧歲庚戌,崔源募工鐫分朗。

  鐵畫銀鉤廿九字,鸞停鵠峙劍吐芒。

  雨淋日炙七百載,依然完好無缺戕。

  憶公作尉嘆邅回,希蹤漫叟詞激昂。

  五斗米奪一溪樂,兩鬢飄零四時忙。

  毒螫草搖霜威烈,手板愆期呵汝陽。

  煙沙篁竹鸕鶿岸,江南歸夢何曾償。

  鳳凰在笯驥伏櫪,羈棲巳足令人傷。

  況乃鬼門驢瘦嶺,他年萬死投遐荒。

  自古賢豪多坎凜,撫茲遺跡為慨慷。」

  ⒌清代黃本驥編撰《金石萃編補目》三卷本

  黃本驥(1780~1856)清代著名學者,字仲良,號虎痴,湖南寧鄉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生。道光元年(1821)中舉。道光十七年,被授沅州府黔陽縣教諭。他博覽群書,對經史、地理、目錄之學都有研究,尤癖愛金石,聚秦、漢以來金石文字數百種及刀布幣、琴磚、書畫等,所居號「三長物齋」。其著述《三長物齋叢書》彙集20種218卷,其中有成書於咸豐元年的《金石萃編補目》三卷。

  《金石萃編補目》三卷,收入劉世珩《聚學軒叢書》第三集,《清史稿·藝文志》史部金石類著錄。嘉慶十年,王昶輯刻《金石萃編》成,共收元代以前金石1500餘種,以蒐羅宏富、考證精審而一向視為清代金石學集大成之作。書成以後,孫星衍、嚴可鈞、方履籛等人均有續補。道光中,黃本驥入吳榮光幕,以筠清館與三長物齋所藏為主,遵照王氏成例,「自三代以下按年編次,備錄原文,加以考按。」凡已經《金石萃編》著錄者一概不收。經過6年努力,編為《金石萃編補目》,「總計卷帙且多於王氏原編。」

  《金石萃編補目·卷二》中所記載的葉縣《黃庭堅卧羊山題名》摩崖石刻為:「《李康等卧羊山題名》:熙寧三年,在葉縣。」

  三、眾說不一的《黃庭堅卧羊山題名》

  《黃庭堅卧羊山題名》在文獻記載、金石著作記載、地方史志資料記載和親見者的記述中,名稱和摩崖石刻的字數出現了不同的記錄,目前所見大致有:

  ⒈《黃庭堅卧羊山題名》「五十六字」說

  持這一說者主要是清同治年間的葉縣縣令歐陽霖及其主持編修的《清同治葉縣誌》。

  歐陽霖在《幽蘭賦》碑刻題跋中說:「丁卯冬,霖由中牟遷葉,於城北卧羊山得摩崖五十六字,為公尉葉時所留,因建祠於上。」

  《清同治葉縣誌》中,「卧羊山」條下註為:「在縣北十三裏滍河東,山多大石,狀如羊,故名。有宋黃庭堅摩崖紀遊書五十六字。」

  在清代同治年後的葉縣地方文史資料記載和人們的口口相傳中,多從歐陽霖的「五十六字」說。

  ⒉《黃庭堅卧羊山題名》「二十九字」說

  這一說法,來自金石著作《中州金石考·卷八》和《金石續錄·卷四》記載,其實是來自《金石續錄》編撰者劉青藜的親自踏訪所見所記:「文曰黃庭堅魯直,同遊王從握李康。時維熙寧歲庚戌,崔源募工鐫分朗。鐵畫銀鉤廿九字,鸞停鵠峙劍吐芒。雨淋日炙七百載,依然完好無缺戕。」

  劉青藜是河南襄城人,康熙四十五年進士,官庶吉士。「父喪,哀毀嘔血,事母不復出。專意為詩。」同時,在家事母時撰《金石續錄》。劉青藜有的是時間,而且距葉縣僅50多裏,因此對《黃庭堅卧羊山題名》找尋的認真、記錄的細緻。

  ⒊《黃庭堅卧羊山題名》「五十六篇」說

  在一些報刊、網絡上登載的文章中,有「黃庭堅這位歷史名人三次光顧(卧羊山),留下了五十六篇的紀遊摩岩石刻」之說。這一說法,當為歐陽霖「五十六字」說的訛傳。

  4、沒有具體數字

  由於卧羊山摩崖石刻消失於上世紀40年代,「更經日寇據葉後的兵燹,摩崖字跡亦為烏有。」再加上周圍群眾採石建房,卧羊山如今已經不存,更是鮮有人目睹摩崖石刻真容,亦無拓片摹本可供觀賞。所以,現在提到《黃庭堅卧羊山題名》,僅說「卧羊山有黃庭堅紀遊摩崖石刻」而已,更別說正式的名稱了。

  此外,《黃庭堅卧羊山題名》摩崖石刻的名稱也有《宋黃山谷卧羊山題名》、《宋黃魯直卧羊山題名》、《卧羊山黃庭堅等題名》、《李康等卧羊山題名》等說法,不一而足。

  四、中國國家圖書館珍藏《卧羊山黃庭堅等題名》拓片

  葉縣《黃庭堅卧羊山題名》是黃庭堅早期書法作品的代表作,也是葉縣重要的文化名片。由於沒有尋找到傳世的圖片或拓片,對《黃庭堅卧羊山題名》的宣傳一直缺少有說服力的抓手,也成了我們深深的遺憾,但對其找尋與探究,一直沒有停止。

  轉機來自2020年。我在登錄中國國家圖書館官方網站,瀏覽國圖珍藏碑帖時,一幅《黃庭堅等題名》拓片映入眼簾 ,標註年代為: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一月十二日;標註刻立地為:河南省葉縣卧羊山。

  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正是我們苦苦尋求而不得的《黃庭堅卧羊山題名》原拓。

  第一次見到《黃庭堅卧羊山題名》的真容,這真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

  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黃庭堅卧羊山題名》拓片,從內容看,從右至左,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內容為:「大中祥符五年二月三日北歸,因登此山。希聖!」

  第二部分內容為:「寧鳳范致君,紹聖乙亥寒食同遊。」

  第三部分內容為:「王從偓仲舒、黃庭堅魯直、李康天向、熙寧庚戌戊寅甲辰同遊。崔源募工刊。」

  第一部分內容,從時間來看,是「大中祥符五年二月三日」,也就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33年後,也就是1045年,黃庭堅出世。可見,這部分內容也與黃庭堅無關。

  第二部分內容,從時間來看是「紹聖乙亥寒食」,也就是哲宗紹聖二年寒食節期間。

  《黃庭堅年譜新編》(鄭永曉主編 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1997年)記載:

  「哲宗紹聖二年(1095年),51歲。

  正月,仍有宰臣奏修《實錄》不實,乞重加貶謫。於是又被追奪一官。

  是月,始赴貶所。

  伯氏大臨親送山谷赴貶所。

  二月至江陵,寓居承天寺。時主持僧人智珠正建造佛塔,請求山谷在塔落成後為之作記。

  三月十六日(辛亥),次下牢關。十七日(壬子)之夕,宿黃牛峽。十八日(癸丑),與伯氏大臨等觀歐陽修詩及蘇軾記丁元珍夢中事,當晚,宿鹿角灘下。」

  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時間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也就是農曆的三月初。「紹聖乙亥寒食」時黃庭堅在荊州、宜昌一帶赴貶所黔州的路上,按照當時的交通條件,不可能「紹聖乙亥寒食同遊」卧羊山。因此,第二部分內容與黃庭堅無關。

  第三部分內容,從時間來看是「熙寧庚戌」,也就是宋神宗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是黃庭堅尉葉任期內。

  從字數來看,是二十九字,正與《中州金石考》、《金石續錄》所記載的:「文曰黃庭堅魯直,同遊王從握李康。時維熙寧歲庚戌,崔源募工鐫分朗。鐵畫銀鉤廿九字,鸞停鵠峙劍吐芒。雨淋日炙七百載,依然完好無缺戕。」相吻合。

  這部分內容,正是黃庭堅與友人王從偓、李康、崔源等人同遊卧羊山,登高望遠、詩歌互答,興之所至,題名紀遊的真實記錄。

  200多年前,襄城劉青藜「手攜筇杖穿犖嶨」,踏遊卧羊山,荊棘從裏找尋到了黃庭堅摩崖石刻而「瞥眼大呌喜欲狂」。太乙先生是幸運的,「雨淋日炙七百載,依然完好無缺戕。」他親眼看到了這二十九字的山谷題名。

  由此,中國國家圖書館珍藏卧羊山《黃庭堅等題名》摩崖石刻拓片的名稱應該為《黃庭堅等卧羊山題名》。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為卧羊山《黃庭堅等題名》摩崖石刻拓片,內容包括「黃庭堅題名」等三部分。本文主要絮說「黃庭堅題名」這一部分,也就是《中州金石考》《金石續錄》中所記載的「鐵畫銀鉤廿九字」。

  五、黃庭堅早期楷書作品《卧羊山題名》

  黃庭堅從十五六歲(1060年左右)隨舅父李公擇遊學淮南,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書法。

  其自雲:「小時雙鉤學楷法」。據此,我們知道他是從楷書入手,且用「雙鉤」法執筆,是遵循了一般的學書方法。從他後來的書法體勢和用筆特點看,他當時從唐楷入手,取法對象主要是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等,同時也涉獵了晉人的小楷和行書。

  英宗治平四年(1067),山谷赴禮部試,登許安世榜進士第,開始步入仕途。山谷時年23歲。約在次年,山谷開始學草書,山谷一生對草書致力尤勤,成就也最大。10年後(1078),他在《觀王熙叔唐本草書歌》中描述了少時學草的情景:

  少時草聖學鐘王,意氣欲齊韋與張。

  家藏古本數十百,千奇萬怪常蒐索。

  今得君家一卷書,始覺辛勤總無益。

  移燈近前拭眼看,精神高秀非人力。

  北風古樹折巔崖,蒼煙寒藤掛絕壁。

  逸氣崢嶸馳萬馬,隻字千金不當價。

  想初盤礡落筆時,毫端已與心機化。

  主人知是希世奇,但見姓氏無標題。

  自非高閑懷素不能此,何必更辨當年誰。

  黃庭堅早年有一些書法活動,如18歲時題舞陽西寺壁。在《書舞陽西寺舊題處並序》記載道:「己酉(熙寧二年)二月,按斗死者於舞陽。授館在縣西浮圖,食罷,解衣盤礴,壁間得往歲書。思拂塵落筆之時,觀者左右,便似數百年事,信今夢中強記昔夢耳……嗟乎,浩浩七年,其間興廢成壞,所更多矣。」

  又如熙寧三年尉葉時題名卧羊山。

  當年年輕的縣尉、文壇俊才,黃庭堅正意氣風發。公事之餘,和遠道而來好友踏着初春的陽光,登臨滍水環繞的卧羊山,興至所致,摩崖紀遊。

  黃庭堅的題壁書法已隨着歷史的煙塵灰飛煙滅,至於字畫之工拙,已不得而知。但卧羊山題名摩崖石刻卻留了下來,然我們今天依然能夠看到黃庭堅早期書法的豐姿,這也是一件幸事。

  《黃庭堅卧羊山題名》正書,左行,共8行,共29字。整幅作品分三部分內容,分別為刊刻者:「崔源募工刊」;題名:「王從偓仲舒、黃庭堅魯直、李康天向」;時間:「熙寧庚戌戊寅甲辰同遊」。

  《黃庭堅卧羊山題名》系黃庭堅早期書法作品,字體楷書,書寫端莊流暢,乾淨利落。從此作的實際水平來看,山谷在20多歲時楷書功底已很紮實,雖然其筆法技巧尚不夠成熟,而其不囿前人的章法構成和整幅作品雍容、儒雅的格調,卻具有大家風範。用筆穩健沉着,布局嚴謹,中規中矩,較為肥厚。書風敦厚,具有雍容、典雅的氣度,透露出黃庭堅少時學書的淵源。題名用行書筆法來書寫,如「從」、「庭」、「辰」,因為各筆畫之間沒有相連,所以仍然是楷書。

  當代書法家、學者黃君認為,黃庭堅40歲以前,取法顏字較多,但也駁雜學習魏晉法帖,因不夠系統,故筆法不夠精嚴,時時留下偏鋒不實或裹鋒強行的筆跡,筆意多平滑,內涵不足,缺乏表現力。此一時期所作以楷書為主,《華嚴疏卷》為比較成功之作。此作大約為元祐初所作,風格穩健,左規右矩,以顏字為底蘊的書風極為明顯。作於元豐七年(1084,時40歲)的《發願文卷》大約是當時所作的一個「副本」或草稿(按向佛許願的習俗,「正本」當應已火化在佛前),故末尾有關於軼字七句的補註。此書因其草稿性質,故書寫時比較放逸,筆法、結字既有顏字底蘊,又不受顏字風格所囿,有意放縱、超越處頗多。從書法藝術欣賞價值來說,此書不如《華嚴疏卷》,但如果作為山谷書風變化的代表作來看,其意義不可忽視一這正是山谷早年書法功底未深,欲變法而不得要領時的真實反映。

  北宋元豐年後,黃庭堅的書法便漸漸為人所註意。如元豐二年,秦觀在《與黃魯直簡》中提到他的書法:「字畫尤清美,殆非鄙文所當,已寄錢塘僧摹勒入石矣。」

  元豐六年的《遊青原山詩》石刻,縱橫開闔、浩逸雄偉,是山谷這一時期大字的代表作品,這也是山谷受《瘞鶴銘》影響至為明顯的作品之一。山谷書法受《瘞鶴銘》的影響很深,主要表現為內緊外松的結體和圓勁的用筆。這一影響貫穿了山谷一生的書法創作。

  黃庭堅早期的作品,基本不脫晉唐法度。如果說二王、顏、楊、虞、柳奠定了山谷用筆內斂的基本傾向。那麼,《瘞鶴銘》則提供了山谷結構上由中向外「輻射」的最初意象。行楷書是這一時期的主要收穫,由於此期草書作品現已無從得見,故難以論述。但從元祐初錢穆父的議論中可推斷此期的草書成就亦不大。此期的創作為元祐變法起了鋪墊作用。

  黃君《千年書史第一家——從傳世著作看黃庭堅書法的藝術成就》一文附《傳世黃庭堅書法作品簡表》,共收錄黃庭堅傳世拓本、刻本、紙本作品104幅,其中最早者為元豐三年(1080年)創作於開封的《次韻叔父夷仲詩帖》。未被收錄的《黃庭堅等卧羊山題名》當是最早的黃庭堅書法傳世作品,是黃庭堅傳世書法真跡中的一件重要作品,也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珍品。

  參考書目:

  水賚佑:《書家史料叢書·黃庭堅書法史料集》上海書畫出版社 1993年12月;張傳旭:《中國書法家全集-黃庭堅》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3月;鄭永曉主編 《黃庭堅年譜新編》 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1997年;黃君:《千年書史第一家-從傳世著作看黃庭堅書法的藝術成就》書法研究 2006.11;清同治六年《葉縣誌》卷一《輿地誌》;明嘉靖《葉縣誌》;清康熙:《葉縣誌》;清乾隆:《葉縣誌》;清黃叔璥:《中州金石考》卷八(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清劉青藜:《金石續錄》卷四(浙江鮑士恭家藏本);清黃本驥:《金石萃編補目》卷二(聚學軒叢書);清孫星衍、邢澍:《寰宇訪碑錄》卷七(江蘇書局刻本);清姚晏:《中州金石目》卷四(商務印書館 叢書集成初編);《宋史》卷四四四 中華書局;清歐陽霖:《卧羊山黃文節公祠碑記》;符春綠:《葉縣人文歷史鉤沉》(《葉縣文史資料第十五輯》);中國國家圖書館:《碑帖菁華》。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