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取「昌盛吉祥」之意,地處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東南緣,是古代「絲綢之路」通往中亞、歐洲諸國的必經之路。全州轄5縣2市和3個國家級園區,總面積7.39萬平方公裏,生活着回、漢、維吾爾、哈薩克等42個民族,總人口162萬人。近年來,按照黨中央「文化潤疆」工程和自治區黨委「旅遊興疆」戰略的部署,得益於州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全州旅遊產業發展迅猛。根據自治區文旅廳對全疆遊客接待統計,自2019年至2021年,我州旅遊產業發展穩居全疆前三位。其中,2019年來昌旅遊人次4400萬人次,旅遊收入820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旅遊人次3076.36萬,旅遊收入169.5億元;2021年基本恢復疫情之前水平,實現旅遊人次4229.68萬,旅遊收入230.17億元。
一、主要的工作做法
(一)完善旅遊基礎設施
按照州黨委、政府的安排,昌吉州文旅職能部門積極爭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充分調動投資主體參與的積極性,使得一大批高品位的旅遊資源得到較好的開發利用,旅遊服務設施逐步完善,綜合接待能力明顯增強。一是優化提升了「環遊天山·千裏黃金線」、「天池·江布拉克景區」東部環線、「天山百裏丹霞」西部環線三大旅遊環線;二是拓寬投資渠道,「十三五」時期,全州先後實施文旅項目建設223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5.9億元;新增旅遊民宿640餘家,床位1.2萬余張;新建停車場近200座,加油站56座,通訊基站200餘座,新增各類旅遊導示標牌500餘塊,實施了州域內高速公路7對14個服務區遊客服務中心改造,旅遊標識體系不斷健全;三是道路建設加快推進,旅遊景區道路全面改善。將州域內總長1248公裏的四條道路打造成為天山一號、車師古道、百裏丹霞、木瑪沙漠四條旅遊風景道,其中「百裏丹霞」、車師古道兩條精品旅遊線路已經納入自治區重點打造的精品線路之中;四是紮實推進旅遊廁所工程,建成旅遊廁所1200餘座,「三難一不暢」問題得到明顯改善。
(二)豐富旅遊產業體系
昌吉州是旅遊資源富集區,旅遊資源種類豐富,具有廣闊的市場開發前景。州域範圍內的旅遊資源可歸為8個主類,23個亞類,67個基本類型,涵蓋《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中90%以上的資源類型。現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個,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3個,國家級傳統古村落7個,自治區旅遊強縣(市)4個;有世界自然遺產天山天池和世界文化遺產北庭故城;現有國家A級以上景區59家(5A級1家、4A級10家、3A級41家),星級飯店48家(四星級10家、三星級38家),旅行總社16家、分社51家;S級以上滑雪場4家;國家級鄉村旅遊重點鄉鎮1個,國家級鄉村旅遊重點村4個,自治區級鄉村旅遊重點村16個,自治州級鄉村旅遊示範村33個;星級農家樂91家,「旅遊+」示範點61家(國家級2個、自治區級10個),旅遊民宿736家,床位12800張。2018年,昌吉州入選自治區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木壘縣、吉木薩爾縣、阜康市先後申報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縣。2021年,木壘縣率先被認定為自治區全域旅遊示範區(縣)。奇台江布拉克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景觀質量已通過國家評審。目前,昌吉州旅遊產業輪廓體系初步形成,旅遊業持續快速增長,接待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
天山天池景區
北庭故城
江布拉克景區
(三)創新宣傳營銷模式
近年來,昌吉州積極培育扶持旅遊市場,宣傳營銷工作卓有成效。一是組織參與包括中國旅佬大旅遊聯合體以及徐霞客中國旅行商會等國內區域性旅遊聯合組織,參加多種旅遊洽談會、旅遊產業展銷會、博覽會等營銷活動,廣泛宣傳;二是藉助福建、山西援疆城市旅遊資源渠道的支撐,和全國18家鐵路局旅遊專列專線的合作,打通到昌專列,長期開展福建、山西、京津地區、華東地區、長三角地區、川渝地區等地的推介營銷活動;三是強化信息平台建設,建立包括昌吉州文旅微信訂閱號、昌吉州文旅之聲服務號,昌吉州文旅微博平台及百家號、騰訊企鵝號、蒐狐號、網易號、百度號等新媒體矩陣,平台用戶粉絲總數共達28萬多人,累計向主要媒體平台發送活動稿件達7000餘篇,分別被國內300多家媒體採用;四是率先在全疆建立首個微信矩陣聯盟,整合昌吉州旅遊資源通過矩陣聯合營銷,形成昌吉模式。截至目前,昌吉州旅遊信息發布數量位居全疆第一。昌吉州文旅官方微博在人民日報發布的官方測評中榮登新疆旅遊官微排名第一名。
(四)加強區域文旅融合
通過加強區域旅遊之間資源與資源、城市與城市、品牌與品牌之間的聯動式發展,強化昌吉州對區域旅遊融合發展的帶動作用。以「大戰略、大區域」的發展策略,積極加強與周邊區域的聯繫,以保障昌吉州旅遊差異化發展。充分發揮「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遺產」、「北庭故城世界文化遺產」等品牌效應,提升昌吉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加快推進了烏昌吐石克、烏昌吐哈、昌吉州東三縣與阿勒泰地區富蘊縣、青河縣「五縣聯盟」,以及與兵團第六師、第九師、第十二師等區域旅遊協同發展步伐,共同提升了區域核心競爭力。牽頭組建S101天山百裏畫廊旅遊風景道聯盟,承辦首屆活動。在與周邊區域進行聯動發展的同時,加強了昌吉州本身的旅遊創新性建設,深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旅遊創新區」建設,推動了區域旅遊一體化發展。
(五)強化品牌節慶活動
昌吉州通過「政策先行、主抓營銷、廣辦活動」三手抓的方式,圍繞旅遊品牌打造節慶活動,積極培育和發展文化旅遊市場。夏秋季圍繞「絲路庭州嘉年華·昌吉周末快樂遊」,組織實施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昌吉州美麗鄉村旅遊節、「國慶七天樂、悠遊昌吉州」、「愛新疆·遊家鄉」周邊旅遊系列活動,以及首屆「天山論劍」中國企業家交流峰會暨第三屆「穿越天山秘境」自駕遊、「最美新疆·香飄絲路」新疆絲綢之路葡萄酒節文化之旅等各類大型主題活動,並成功承辦自治區省級二類比賽--2021新疆導遊大賽;冬春季圍繞「昌吉的冬日·別樣的溫暖」,形成了在疆內市場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吉木薩爾縣北庭年貨節、天山天池迎新納福、呼圖壁縣冬捕節、木壘廚王爭霸賽和各縣市冰雪風情節等節慶活動。四季辦節,節慶相連,達到了以節造勢,以勢聚客,以客促發展的目的。
(六)深化文旅援疆機制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福建省、山西省援疆前指充分發揮文化旅遊業在穩疆、興疆、富疆中的積極作用,不斷推動兩地文旅合作邁向新台階。一是聯合福建省文旅企業與昌吉州簽訂互送客源框架協議,山西省文旅廳與阜康市人民政府形成定製專列常態機制。近年來,從福建、山西發往新疆旅遊專列74列,包機(切位)89架次,通過旅遊專列、包機輸送遊客約10萬餘人次,有力推動了福建、山西發往新疆的旅遊專列、包機(切位)市場化運作;二是昌吉州在全疆率先對福建、山西援疆幹部發放「援疆幹部昌吉旅遊親友護照」;三是福建省文旅廳、山西省文旅廳每年免費提供廈門海峽旅遊博覽會、廈門文博會、山西文博會等展位並予以特裝宣傳。開展福建省、山西省援昌文化旅遊推介會近100場次;四是「十三五」期間,福建省建設旅遊援疆工程類項目23個,資金1.43億元,共安排文化旅遊交往交流交融專項資金310萬元。山西文旅廳共開發設計出「愛上天池愛在阜康」3大類20餘種文創產品。
二、主要問題及瓶頸
(一)政府主導與市場主體的融合需進一步加深
目前來看,國有文旅投資企業在投融資和項目建設方面相對滯後,沒有完全發揮引領作用。除天山天池景區外,景區普遍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薄弱,市場經營體系亟待完善,旅遊資源需要優化配置,景區打造、線路策劃、營銷推介能力不足。各地政府在政策支持、投資導向、設施建設等方面還需要加大支持,特別是需要提高對優質旅遊資源的品質化開發。
(二)旅遊消費力不足,缺少個性化體驗性項目
到新疆遊玩體驗的用戶,以一線及超一線城市用戶為主,具有強大的旅遊消費力。但目前,大多走大環線傳統遊方式,時間周期長、路途遙遠,走馬觀花成為團隊遊覽的普遍趨勢。滿足遊客個性化體驗項目較少,旅行沿線停留時間短,缺少對沿途目的地及景點的深度遊探索和認知,因此消費力不足,無法形成對單個縣市及景區進行更多的消費支出。
(三)旅遊產品的開發需要加強對文化歷史資源的挖掘與融合
昌吉州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特色。但是對文化資源的挖掘和開發不足,「昌吉禮物」開發程度較低,文創產品的設計和研發相對薄弱,對旅遊者的吸引力不夠,未能將昌吉州的優秀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到旅遊產品的開發中,導致昌吉州整體的文化旅遊產品核心內涵不足,對於遊客文化體驗方面的吸引力不強。
(四)旅遊業態開發的持續性和精品化亟待提升
近幾年,昌吉州文化旅遊業態呈現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鄉村旅遊、工業旅遊、沙漠旅遊、葡萄酒莊旅遊、研學旅遊等業態全面展開,進而需要的是「有而精」的發展思路。旅遊業發展離不開「以點帶面」的結構性布局,扶持和打造優質業態項目,形成旅遊業態的集約化、品牌化,發揮精品工程的輻射效應至關重要。昌吉州作為新疆鄉村旅遊的發源地,發展速度不快,產品檔次止步不前,民俗風情、農耕文化等元素與鄉村旅遊結合層次低,缺少特色體驗項目,鄉村旅遊發展存在城鎮化傾向,鄉村民宿的建設與投入缺乏持續性,符合市場需求的精品化、現代化中高端民宿發展緩慢。
(五)智慧旅遊建設需要加強
全州智慧旅遊景區建設進程慢,智慧旅遊平台建設未能有效銜接。除天山天池景區外,全州3A級以上景區預約系統多未建立,景區閘機系統不統一,導致票務預訂無法形成有效的資源整合。州文旅投已建的大數據平台數據維度不全,更新不夠及時,相關數據利用率不高,對市場營銷及智慧服務提升效力較弱。
(六)旅遊管理亟待提高水平
各縣市存在各自為政、重複建設;各旅遊企業單兵作戰,沒有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市場共建、信息互通、共同發展的共贏格局,全州融合發展的優勢效應沒有凸現出來。行業管理人員在市場融合與經營管理方面的區域整體意識不足,難以滿足和適應旅遊業全域快速發展的需要。
(七)旅遊宣傳推廣需要增加投入
州黨委每年安排一定量的旅遊專項資金,用於宣傳推廣、扶持補助等,較好發揮了帶動效應。但是,近年來,隨着市場和環境變化,投入就顯不足。周邊地州普遍在宣傳營銷方面的逐年增加,還陸續出台各種優惠舉措,不斷加大對旅遊業的支持扶持,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對我們昌吉州旅遊業發展影響很大。
三、今後的工作對策措施
(一)加大對文旅發展支持扶持
一是高位推動,形成長效管理機制。全面實施「旅遊興疆」戰略各項措施,進一步發揮旅發委協調機製作用,形成機制,規範運行,發揮作用,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二是穩步推進全域旅遊發展規劃,要明確基層縣市、部門的年度工作目標和責任,傳導壓力,久久為功,持續用力。三是積極研究制定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政策措施,給予政策支持。四是逐年增加旅遊專項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帶動作用,靈活政策,科學獎補,達到預期效果。
(二)鼓勵推動發展線上運營
一是構建區域聯合開發機制,深化與烏、石、吐、克、哈等周邊地市的跨區域旅遊合作機制,堅持資源整合,錯位發展,合理布局,堅持策劃和營銷相統一的目標要求。二是與疆內外主要旅遊市場進行積極溝通合作,鼓勵各地文化旅遊跨區域實行聯動、聯產、聯營。三是通過與949新疆交通廣播合作,深化自駕旅遊市場宣傳影響力,布局馬蜂窩、抖音等網絡新媒體平台,引導企業開展互聯網營銷與內容營銷,打造優質文化旅遊內容,與用戶形成互動。四是加強宣傳營銷力度,圍繞進疆機場、高鐵站等廣告媒介,廣泛宣傳昌吉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風土人情。五是加大力度支持文化旅遊企業上線運營,推動運營昌吉州線上旅遊集散中心平台,將線上轉化為未來營銷發展中的新入口和新渠道,鼓勵企業由實體運營轉變為「實體運營+線上運營」並重的發展格局。
(三)完善智慧旅遊基礎設施
一是加大旅遊管理部門、旅遊企業智慧旅遊建設力度,構建全州一體化閘機通道,對接自治區文旅廳「遊新疆」平台,完善景區預約系統,提升智慧旅遊服務力度。二是圍繞全州高速公路服務區合理布局旅遊諮詢點智慧服務設施,建立一體化的智能旅遊信息服務平台。三是完善景區智慧公告等線上服務,滿足遊客自主、自助選擇的發展趨勢,提供一體化、個性化、全方位、多角度無縫接入服務。四是引導景區電子門禁、電子售票、智能導遊、應急指揮、環境監測等數字化系統的建設,發展數字景區。
(四)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
一是建設昌吉州旅遊集散中心、旅遊諮詢中心。逐步完善旅遊集散中心的遊客集散換乘、信息諮詢、票務預訂、行程講解等多種功能。二是加強旅遊諮詢服務設施建設,構建旅遊諮詢服務體系。三是建立全州旅遊集散中心聯盟。提升現有諮詢點的功能,制定《旅遊諮詢中心建設標準與服務規範》,推動旅遊諮詢服務標準化。
(五)完善自駕營地及交通服務
一是發展昌吉州城市旅遊及景區旅遊專線交通,促進城市公交服務覆蓋景區,農村公交覆蓋鄉村旅遊點。二是加強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完善服務站內旅遊信息諮詢、旅遊商品購物等服務功能。三是加快完善和配套自駕遊道路汽車驛站、觀景平台、露營地等服務設施,切實提高服務保障能力。加快州內綠道網絡體系規劃與建設,發展慢行旅遊。四是發展壯大汽車異地租賃業務。積極推行昌吉州各大景區的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
(六)完善旅遊宣傳推廣發展體系
一是加大旅遊宣傳推廣資金預算,引入援疆資金用於宣傳渠道的拓展及旅遊市場獎補的兌現,針對旅遊宣傳推廣活動及平台開展項目式合作;二是推動昌吉州旅遊聯合推廣中心建設,吸納人才,固定旅遊宣傳營銷專業隊伍;三是圍繞旅遊推廣中心建設旅遊融媒體中心,構建旅遊融媒體矩陣,利用好旅遊視頻宣傳的優勢特點,組建短視頻、直播團隊,逐步擴充符合旅遊宣傳特點的圖文資料庫、視頻資源庫和信息宣傳庫。
資料來源:昌吉州文旅局
作者:昌吉州文旅局副局長 楊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