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疆 > 正文

一次具有全球視野的展覽——訪第三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總策展人張子康

時間:2023-01-11 13:28:55來源:大公網

  1月10日,第三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在新疆美術館如期開展。從2014年這項藝術展覽誕生至今,本屆雙年展總策展人張子康始終以參與者的身份推進着展覽前進。他說:「作為曾經的援疆幹部,我想為新疆做些事,雙年展就是一件。」

  孫浩的紙本水墨《滿江紅II》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攝

  和美共生是種需要

  「和美共生是當下全球的一種需要,人類只有融合共處,才能實現共同發展。」在闡釋本屆雙年展的主題「和美共生」時張子康說。

  張子康是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這些年在全球各地辦展時,他總能聽到國內外同行提起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一個展覽經過很長時間依然能被人記得,證明它的效應非常好,達到了展示文化成果的作用,彰顯了交融的力量。」張子康說,尤其當這種規模的展覽在新疆舉辦,更凸顯出新疆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前沿的地位。

  本屆藝術雙年展的3個主展「文明與交融」「共生與對話」「生態與家園」以及特展「寫生新疆」「天地之間」,雲集了11個國家143位藝術家的260餘件作品,它們探討的是當下全球共同關註的氣候、資源、時間、生態、宇宙探索等話題,都關乎人類正在經歷或擔憂的問題。

  「我們要通過一次具有全球視野的展覽,讓中國新疆實現與國際最前沿藝術的共振,傳遞來自新疆的藝術聲音和活力。」張子康說。

  在策展時,張子康和團隊討論最多的就是怎麼讓觀眾看到來自當下國際頂級藝術之美,同時如何呈現新疆之美,「新疆的美不僅是風景,在歷史、人文、民俗、民間藝術上,都有因為文明交流而形成的美,這種美需要與更廣闊的天地發生關聯,促進中國與世界頂級文化藝術的接軌,同時讓世界真正認識美麗的中國新疆。」

  影像作品《無法命名的製造者—19》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攝

  「寫生新疆」一直延續

  在張子康看來,新疆曾經的繪畫創作因為與國際藝術潮流對接較少,導致在創作語言和形式上較單一,「通過幾屆雙年展的舉辦,新疆整個美術創作群體的視野和認知得到提升,看到了世界藝術正在發生的新變化、形成的新觀念、湧動的新潮流,通過學習和思考,他們開始探尋自己的創新方向。」

  如果說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為新疆的觀眾和藝術工作者帶來了一次對全新世界的觸動,那麼今年的藝術雙年展,則是在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下,展現新疆擁有的國際交流視野和包容開放的態度。

  在本屆展覽中有個名為《寫生新疆——20世紀以來新疆主題創作研究展》的特展,專門針對新疆在中國近百年美術史發展歷程中的獨特地位進行展示,集中了司徒喬、韓樂然、黃胄、龍清廉乃至范迪安等名家的作品。

  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中國現當代藝術史上有一個獨特的現象——國內藝術家遠赴新疆寫生,這種群體性藝術創作活動延續至今,依然能給中國藝術創作領域帶去無限營養。

  「新疆是東西方文明交融之地,『寫生新疆』要呈現的是源於新疆的視覺素材,給國內藝術家在『寫生』這個藝術實踐上帶來的積極影響和轉變。」張子康說,在展覽中也可以看到生長於新疆的藝術家如胡西丹·克裏木、趙培智等在當代的「有所為」。

  王川的《史》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攝

  啟發思想推動認知

  這些來自全球前沿藝術家之手的影像、繪畫、裝置,觀眾看不懂怎麼辦?張子康認為,藝術的價值在於創造力,在於為人類增添看事物看世界的角度,現當代藝術重在對觀眾思想啟發。觀眾一看就懂的作品,往往更多隻是帶來視覺的體驗,不太需要思考,很難實現智識的提升。

  「藝術展是觀念對話的平台,把眾人所想集中在一起分享、思考、收穫。」張子康說,在本屆展覽中,「生態與家園」單元就是30位國內外藝術家關於全球生態的討論。

  褶皺的大地、求生的動物、迷茫的牛仔、久違的明月……地球的生態決定着人類的家園。這個展是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以超前思維回應當下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生態環境問題,也引導觀眾去思考,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美術館、藝術館、博物館,不能僅僅定義為參觀的地方,我想它們是學習、思考和提升的地方。」張子康說,看一個城市是否有活力,可以用文化展覽的數量和參觀量作為一個判定標準,在這個維度裏,可以看到有多少人在交流思考、在接納新知、在尋找突破。

  在張子康看來,辦藝術場館和藝術展的根本目的在於推動認知,它的價值是連接過去、當下與未來,在本屆雙年展的特展中,《天地之間——中國當代水墨的傳統與再現》就體現着三個時空維度的傳承關系。

  「為什麼在藝術雙年展裏會有當代水墨單元?或許這也可以被稱為創新。」張子康說,「從古至今,中國水墨畫蘊含著大量藝術家對天地萬物的認知,他們將自己對自然和文化的思考寄情於山水間、人世間、風物間、境像間,是現實的記錄,更是觀點的表達。」

  在這次當代水墨單元裏將呈現丁觀加、黃丹、丘挺、張天幕等不同代際水墨藝術家的作品,他們以中華文化為根基,用新的表達語境展示着中國水墨畫的時代風尚。

  「時代在變,藝術展的構架和功能也在變,當下的藝術展更需要滿足體驗。」張子康說,讓觀眾在體驗中實現自我認知的變化與提升,在某一刻因為一個畫面、一種色彩、一段敘事、一尊雕塑,和自己的情感有了連接,產生了多樣的體會,或增加了思考角度,或拓寬了既有認識,那麼藝術展示的目的就達到了。


  資料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

京ICP备130493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