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晚
新疆人民劇場氣氛熱烈
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
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
新疆藝術劇院承辦
新疆藝術劇院雜技團等
演出的大型雜技晚會
《江山如畫》首演拉開了帷幕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江山如畫映初心
——自治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雜技晚會側記
6月22日晚,新疆人民劇場氣氛熱烈。自治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雜技晚會《江山如畫》在這裏拉開首演帷幕,450餘名觀眾現場觀看。
自治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雜技晚會《江山如畫》演出現場。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張新軍 攝
晚會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新疆藝術劇院承辦,新疆藝術劇院雜技團等演出。演出以「黨的百年徵程」為主線,以大型雜技音舞詩畫的形式,運用雜技、舞蹈、朗誦、情景表演等,再現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的偉大曆程。
「從嘉興南湖劃來了一隻小小的紅船,用鐮刀和鐵鎚碰撞的星火,照亮了黑暗!」開場節目《紅之帆》中,飾演革命先驅者的演員們利用紅色綢吊和蹦床等雜技技巧,將觀眾帶回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的情境中。
晚會開場,飾演革命先驅者的演員運用雜技技巧,將觀眾的記憶帶回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的難忘歲月。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張新軍 攝
晚會總導演高山說,從嘉興南湖紅船的起航到送子參軍支援前線,從萬裏長徵的艱難跋涉到南泥灣大生產,從中國人民解放軍凱歌進新疆到石油之城克拉瑪依建設……晚會將雜技特有的驚險感和充滿張力的肢體語言融入劇情敘事,以嶄新的雜技藝術語言、創新的表現手法為觀眾開啟紅色記憶之門,再現了我們黨的百年光輝奮鬥歷程,與觀眾一起重溫那一個個波瀾壯闊的時刻。
這是對革命先驅救亡圖存、浴血奮鬥的莊嚴致敬——
雄壯的交響樂、精湛的表演、富有張力的技巧,晚會第一、二篇章「東方欲曉」「雄關漫道」,以時間為脈絡,講述中國共產黨如何浴血奮鬥建立革命武裝、力挽狂瀾抵禦外敵入侵、前赴後繼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贏得全國解放的非凡歷程。
晚會第一篇章「東方欲曉」《井岡星火》節目表演現場。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張新軍 攝
晚會第二篇章「雄關漫道」《親人相送》節目中,雜技演員在直徑3米多的斗笠上進行表演。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張新軍 攝
紅旗招展、硝煙瀰漫,烽火連天的革命年代重現眼前……《井岡星火》《親人相送》《延安,延安》《怒吼吧,黃河》等節目中,多媒體、音效、光影的配合與技巧、劇情、人物形成呼應,使各個場景更為逼真更加震撼人心。
這是對中華兒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熱情謳歌——
晚會第三篇章「人間春色」中,《第一犁》彰顯數萬官兵掘下軍墾第一犁的勢不可擋,《我為祖國獻石油》再現新中國建設者們「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昂揚鬥誌……激情燃燒的歲月、熱火朝天的年代,讓在場觀眾心潮澎湃。
晚會第三篇章「人間春色」《第一犁》節目中,演員們用技巧展現了軍墾第一犁。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張新軍 攝
「我父親是一名屯墾老兵,節目再現了父輩們在艱苦條件下戰天鬥地的場景,讓我深受觸動。」70歲的退休鐵路工人范懷英說。
「隊長,想家嗎?」「想!但是哪裡有石油,哪裡就是我的家,安下心!紮下根!不出油,不死心!」最平凡的堅守卻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我為祖國獻石油》中還原了克拉瑪依油田一名普通黨員紮根邊疆的故事,深深打動了現場觀眾。
這是對中華民族闊步前行、團結奮鬥的深情禮讚——
「泱泱神州花開,美麗的中國走進了新時代……」伴着優美的音樂,一段渾厚的畫外音掀開了晚會的最後篇章「萬方樂奏」。
晚會的最後篇章「萬方樂奏」演出現場。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張新軍攝
大屏幕上,「蛟龍」潛底、「嫦娥」探月、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中國軍團登頂金牌榜……展現了一幅祖國日新月異,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美好畫卷。
「回顧這些年在黨的領導下國家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我們感到無比自豪!」從事軟件開發工作的法米娜·庫爾班江看完演出後,難掩心中激動。
「一隻雄鷹在天際盤旋,它彷彿在呼喊一個熟悉的名字——拉齊尼·巴依卡……」舞台上,雜技演員們在寬度不過20釐米的抖桿上翻騰跳躍,如同翱翔的雄鷹,《帕米爾雄鷹》驚險的動作引來掌聲雷動。隨後,在邊境線的石頭上刻下「中國」二字的「人民楷模」「最美奮鬥者」布茹瑪汗·毛勒朵,帶領全村各族鄉親脫貧致富的村黨支部書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李元敏,先後收養10個孤兒的「感動中國人物」阿尼帕·阿力馬洪等先進人物的照片出現在大屏幕上,現場響起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我們致敬的,正是忠誠於黨、熱愛祖國、勤勞奮鬥、維護民族團結的新疆各族優秀兒女。」演員麥麥提江·肉孜接受採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