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长廊 > 正文

配音導演張藝:港產片講普通話自帶港味

時間:2021-04-25 11:56:49來源:大公報

身為配音導演,張藝讓每個配音員發揮所長

  「觀眾更喜歡自然感,現在早不是舞台劇腔的時代。」香港著名配音導演及配音員張藝說。從事影視配音工作20餘年,張藝為眾多香港影視明星配出深入人心的聲音,他隨時代拓寬配音領域,同時又於內心有份自洽,知足而常樂。

  採訪那日,張藝穿着一身黑色休閒裝,儼然一「潮人」形象。當時他忙碌於為由林家棟監製,謝賢、馮寶寶、林雪主演的電影《殺出個黃昏》擔任配音導演,「在足夠了解每個配音員的基礎上,讓他們各展所長,是配音導演的作用。」交談過程中,張藝大多氣定神閒,偶有笑容。記者想,擅長在配音世界用聲音化身各種角色的他,生活中是這般雲淡風輕嗎?

  在早年香港影視劇輸出到非粵語地區的過程中,普通話配音一直是重要的一環,但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香港最早出現電影配音,可追溯到抗戰結束時期,當時的配音員多從有電影從業經驗的人中發掘。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通話配音的港片成為香港電影的常態,其市場延伸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而縱使在港片的全盛時代,普通話配音員也不過30多位,是他們撐起了港片的普通話世界。

  曾為梁朝偉金城武配音

  九十年代後港片衰落,香港影視劇紛紛進入內地,配音員的主場也隨之轉移。如今,合拍片已是常態,幕後製作團隊的合作無處不在。「香港市場小,但我們的普通話配音仍有自身優勢。」張藝說,「粵語和普通話在節奏、表達方式上都有不同,我們的許多配音員在內地長大,又熟諳粵語、生活在香港的粵語語境中,能利用節奏和語速自然靠近粵語的發聲習慣,使得聲音自帶『港味』。」

  張藝在北京長大,15歲跟隨父母移居香港,24歲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錄音棚看到了配音員的工作過程,便對配音着迷。從學徒開始做起,他的第一個角色是給金城武配音,當時入行還不到4個月。他回憶初時學習配音,「導演在指導其他配音員的時候我就在一旁學習,聽得多。」

  2008年,張藝與著名配音員葉清登上內地綜藝節目《天天向上》,還原梁朝偉和劉德華主演《無間道》的天台經典台詞,受到觀眾熱捧,那時,幕後配音員逐漸出現在幕前。2017年,一檔聚焦聲音的綜藝節目《聲臨其境》推出,他們又亮相舞台,演繹經典。張藝笑說,「有人告訴我是聽着我的聲音長大的。一部經典的影視劇能影響幾代人,我的聲音之所以受到觀眾喜愛,主要是戲受歡迎,角色成就了我。」配音界中,他亦頗欣賞為《舌尖上的中國》配音的李立宏,認為其聲音生動而有深度。

  跨界配音 風格多變

  張藝是不少明星的普通話配音搭檔,演繹過深入人心的聲音更是數不勝數。如今,他與其團隊不局限於影視劇,更與內地緊密合作,為廣告、遊戲等配音,「比如有的遊戲以金庸武俠為背景,在遊戲中有讓玩家熟悉的配音員的聲音,更能引起玩家的共鳴。」

  配音員的特殊之處,在於不可一成不變、有固定風格。張藝認為,「配音員的風格,只應該屬於演員所飾演的人物,而不是屬於自己,否則就會本末倒置。」他又說,為電視劇或電影配音的要求不同,「配電視劇,一般來說配音員到現場才拿到台詞,馬上就要配。先看劇情,錄一兩遍就差不多。電影不怕浪費時間,但電視劇需要效率,對配音員的反應有要求。」

  因工作而常常置身影視劇,生活中的他還會如其他人一樣有追劇的樂趣嗎?他說,「我可以完全投入看劇,不會『職業病』。疫情下我還重溫了不少影視劇,尤愛《潛伏》、《007》等諜戰作品。」

  訪問尾聲,記者感到,在他的雲淡風輕之下的,或許正是歷經歲月的淡泊。他愛美食、愛酒、愛茶,在知命之年以好奇心探索周遭的一切,並將生活體驗注入角色。他期待香港的配音乃至影視行業更加景氣,在未來培養更多的配音新生力量。

  大公報記者 李亞清 文、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