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长廊 > 正文

余秋雨:文學是從小養成的素養

時間:2021-01-04 10:27:28來源:香港文匯報

余秋雨認為文學是從小養成的素質(香港文匯報記者丁樹勇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樹勇)「文學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是一個職業,而是從小養成的素質。」著名作家、學者余秋雨出席雲南彌勒秋雨書院開館儀式時這樣說道,而童年時的那些天真、那些感性,甚至那些和大自然連在一起的調皮,無不化為詩和文學的種子,貫穿每個人的一生,並久久傳承下去。

  以余秋雨先生名字命名的第三個實體秋雨書院,日前於雲南彌勒市開館,余秋雨專程赴彌勒出席系列活動,在開館儀式後與讀者互動交流,分享其創作心得,暢談自己對人生、文學、寫作的思考和感悟。

  筆墨化金石永流傳

  「秋雨書院」是以余秋雨先生的名字直接命名的書院,已分別在北京、上海建立實體書院和一個喜馬拉雅線上書院。彌勒是全國第三個建立實體「秋雨書院」的城市,也是第一座「園林院落式」書院。紅河彌勒秋雨書院總建築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築風格以新中式為主,採用院落圍合方式組合空間,是全國首創的「園林院落式」書院。書院分余秋雨手稿廳、碑林、山川翰墨、書籍館和馬蘭視聽空間。

  余秋雨表示,紅河彌勒秋雨書院超越了個人的意義,把文化變成了景觀,把私人寫作變成了公共產品,把筆墨變成了可長時間流傳的金石,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與悠長,成為了城市景觀的一部分、一個美麗的景點,相信這裏將吸引大量讀者前來參觀,並極大提升當地的文化氛圍。

  開館儀式上,余秋雨與夫人馬蘭獲授「文化使者」稱號,余秋雨還與當地作家、文學愛好者見面,分享自己的創作心得,並現場簽名贈書。書院建成投入使用後,他將會不定期到彌勒進行文化交流。

  詩和文學影響一生

  余秋雨1946年8月出於浙江省余姚縣橋頭鎮(今屬慈溪),一直到小學畢業都生活在農村。他坦言當年的農村生活十分清苦,清苦到因為沒有燈油,沒有一戶農民晚上可以點燈,所以就沒有家庭作業。其童年晚上的時間就全部交給了月光和晚風。回首自己的文學創作之路,余秋雨說,其最早的文學課程是月光、是蘆葦蕩;是爬山的感受、是百鳥的叫聲;是那些老槐樹……這些東西組成了他如詩如畫的童年。

  余秋雨稱,其實每個人都一樣,童年時就受到了文學和詩的培養和薰陶。遺憾的是,許多人長大工作後,把童年時候的「詩」和「文學」慢慢地「趕走了」,人們往往把童年時候的見聞看成「很幼稚」、「不值一談」,而讓繁雜的事務佔據了腦子、佔據了生活,而漸漸淡化了從小就累積的詩與文學的素養,余秋雨認為:「這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

  余秋雨回憶自己小學畢業後到了上海,在上海舉辦的一次作文比賽中獲得第一名。「當時誰都想不到,大上海作文比賽第一名的桂冠,居然被一個農村來的孩子摘走。」余秋雨回憶這段經歷時說,他小學時的校舍是一座破舊的尼姑庵,他小學的老師甚至小學都沒有畢業。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這個小孩的「詩歌」沒有丟,文學修養沒有丟。月光、晚風、蘆葦、鳥鳴……那麼美的童年,童年時一些零碎的細節,已經震撼了作為評委的一些大上海的老教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