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长廊 > 正文

文化綠洲的耕耘者 「斜槓」追夢

時間:2020-09-14 10:36:17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記者 劉 毅 謝敏嫻)身兼多職是本地中小藝團藝術行政從業者的常態,他們往往面臨理想和現實的糾結,一邊想切實投身藝術,一邊又會受困於處境難題。一邊經歷着「兼職式」、工時過長的工作模式,一邊依然想在社區營造「文化綠洲」,努力為藝術發展做超乎所想之事。觀塘劇團總監呂志剛和天籟敦煌樂團總經理陳天慧正是如此,前者希望憑藉戲劇藝術在社區教化人心,後者及其藝術行政團隊則堅持以創新方式傳承敦煌文化。

  呂志剛:再難也要推動戲劇教育

 

  為養家而一人打數份工,不是新鮮事。而對於觀塘劇團總監呂志剛來說,身兼數職並非為了搵食,卻是為了踐行理想。在學校圖書館任職四十載間,原本可以過輕鬆生活的他,卻於一九八九年創立了觀塘劇團,歷三十餘載寒暑,在學校圖書館主任、藝術行政等多個身份之間穿梭。

  大公報記者訪問當日,因為觀塘劇團沒有固定的辦公室,專訪便在一個社區中心進行,「這一點很能反映觀塘劇團作為香港中小藝團的處境,它們不似九大藝團擁有穩定的資源支持,再加上面臨高昂的場租、票房難以收回製作成本等挑戰,很難有自己固定的辦公室、團址和駐團演員。毋寧說演出團隊是應演出需要而臨時組建,就連藝術行政人員都是依附藝術發展局資助項目而存在的『散工』。」呂志剛道。

  作為本地中小藝團的藝術行政人員,呂志剛的工作履歷實在豐富,不僅做過演員、編過戲,更是集編劇、導演、話劇監製於一身,其餘時間還要投入在藝術行政工作之上:「藝術行政的工作繁雜而瑣碎,大到票房行銷、申請資助計劃、尋求企業贊助和演出機會,維持運營,小到與不同藝術家、舞台設計師、演員等的溝通,一身兼多職的工作模式,更是中小藝團藝術行政人員的常態。」

  車馬費也難掙到

  在呂志剛看來,中小藝團只依靠政府資助做演出肯定是不夠的。然而,若不依賴資助,藝團如何才能良性運作?「多數情況下,節目的上座率能達七成已屬不錯成績,演出團隊能支取車馬費已算不錯,可謂『貼錢追夢』。至於沒有明星參演的劇目,處境更是淒慘,不僅少人問津,甚至為此而支付的宣傳推廣費,都成了一種浪費。」

  為了替劇團開源,也為了進一步拓展觀眾,呂志剛積極在社區推動戲劇發展,主要依靠學校巡演來尋求新機遇,兼顧實現教育意義的同時亦擴大影響力。近年更多了挖掘能夠影響人心的好故事,「身為教育工作者,令我愈發認定,社會意義才是最該注重的事。故而,我擔綱監製了舞台劇《折翼天使》,以經歷汶川地震而依然自強不息的舞蹈老師廖智的真實故事為藍本,排演話劇,鼓勵觀眾身處逆境也不能放棄自我。」今年一月,他還帶領觀塘劇團創作話劇《細說王安石》,希望觀眾可以通過作品認識中國歷史和家國情懷。

  陳天慧:成長路崎嶇堅守不易

 

  當康文署、演藝學院的場地關閉時,樂團無法依賴靠視訊排練,天籟敦煌樂團總經理陳天慧唯有「智取」,「樂團每個人都有積累一些人脈資源,其中兩個團員在業界口碑甚好,很幸運得到一位前輩幫助,以相宜價錢租借原本不外租的場地作練習。樂團年度計劃中仍有很多演出活動待重啟,總不能聽天由命。」

  成立於二○一八年中的天籟敦煌樂團,由兩位作曲及八位樂師組成,有的全職,有的兼職,有的是演藝學院在讀學生。他們最初互不認識,但對於以創新的方式傳承敦煌文化有同一條心。行政方面,由陳天慧和另一個去年中加入的項目主任兩人「一腳踢」。

  「之前只有我一個人做行政,從零到如今成立公司,擁有樂團辦公室,經常一個人要做清潔,看場地、籌款,逐一打電話落實所有演出事宜,經常處於緊繃狀態,不停思考有什麼新東西可以做、如何維持藝團運轉。」與「九大」藝團明確和細化的行政架構相比,陳天慧笑言:「可能天籟敦煌樂團更像一個小家庭。不過接下來還有很多努力的方向,比如建立公關和市場行銷。」相對單純合約關係,她慶幸得到成員的體諒,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擔部分行政工作:「樂團從成立到運作,多數成員全程都有參與。當舉辦教育項目,除了演出之外,全部團員會經過小組討論,各自做研究,制定教學方案,製作小冊子也是他們一手包辦。」

  在陳天慧看來,藝術行政未必要有專業學歷,更需隨機應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全可以邊做邊學。「這個行業很難走下去,台前風光是美好,當然有成就感,但不能過於幻想,靠畫餅充飢,背後也有很多現實問題,比如薪酬低、工時長等。想入行的人首先要衡量能否接受。」她依然相信只要每個人都出一分力,行業生態會慢慢改變。「藝術行業時有突發情況,加班在所難免,但相熟後,樂團的項目主任亦會理解,她反而說『無所謂啦,只要是事情能解決到』。」

  需善用有限資源

  對於香港中小藝團的未來發展,陳天慧認為大灣區的確有潛力,但也困難重重。大部分內地主辦機構對於「九大」以外的香港藝團了解甚少,他們對中小藝團提出的演出申請無從判斷真偽,因為缺乏途徑了解對方的製作水平。「這樣很可惜。本地中小藝團眾多,大家需善用有限資源,製作更需別出心裁,才能突圍而出。」陳天慧不否認資源傾斜對藝團發展有窒礙,難以衝出香港。康文署一直致力向大灣區其他城市推廣香港的中小藝團,惟成效也視乎藝團後續推進。「即使再難,想方設法走下去就是中小藝團的生存之道。」她慶幸樂團成立兩年以來,一大半演出活動獲民政事務局及康文署的大力支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