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長沙,茶亭花海正翻湧成金浪,大圍山的杜鵑紅遍山野,灰湯的桃花與溫泉相映成趣……從「顏值」到「產值」,以「賞花經濟」為切口,長沙正走出一條「農旅融合、城鄉共榮」的振興之路。
以開福區沙坪街道的禾潤農場為例,春日的陽光正穿透繡球花叢,將木屋窗欞染成一片氤氳的藍紫色。「我們特意選了工作日來,沒想到還是這麼多人。」帶着單反相機的李女士邊說邊調整反光板,她的女兒正坐在二樓花窗邊擺造型。
禾潤農場二樓打造的窗邊」莫奈花園「的景象。受訪者供圖
禾潤農場憑藉紫藤花、玫瑰花、繡球花花海走紅後,連帶着附近50歲的陳青大爺也迎來了 「豐收季」——他的葡萄園終於找到了穩定的銷路。「以前葡萄熟了只能挑着擔子去鎮上賣,現在禾潤農場主理人姚佐春經常帶着團隊來園子裏進貨,七八月成熟期的陽光玫瑰葡萄,我這十多畝地一年能有15到20萬元,銷路穩定了不少。」陳大爺笑得合不攏嘴。「一朵朵花」綻放出鄉村振興的無限可能。
一
你要賞花,就不能只賞花。
長沙的花,既能釀成蜜、榨成油、煉成香,也能長出民宿、傳承非遺、聯結城鄉……花海是鄉村振興的「多線程服務器」,「賞花+」正激活消費的「一池春水」。
3月16日,「星城無處不飛花」2025長沙春季文旅推廣活動暨「放假哪裡見 就在長沙縣」花開江背啟動式在長沙縣江背鎮五福村舉行。現場,長沙發布了「星城無處不飛花」春季賞花地圖,集中推介省植物園、烈士公園、松雅湖濕地公園等百馀處賞花勝地,並推出4條春季文旅線路,涵蓋「賞花+休閑」「賞花+文化」「賞花+工業」「賞花+鄉村」等花樣玩法,為「追花人」提供長沙春日首選賞花指南。
添雙筷子遊客品美食,小朋友們趕小豬賽跑,捉雞回籠萌寵園……3月23日,長沙縣福臨鎮陳樹湘文化廣場熱鬧非凡,「春至福臨 潮玩鄉野」2025年福臨鎮踏春賞花季正式拉開帷幕。本次踏春賞花季在延續首屆油菜花季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福臨鎮不僅呈現出更加壯觀的油菜花海景觀,還準備了豐富的文藝演出、民俗文化展示、特色農產品展銷、農事體驗等一繫列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活動,全面提質升級農旅消費業態。
「既能賞景又能體驗文化,我們拍了不少桃花美照,還泡了溫泉,真是收穫滿滿的一天。」3月22日,長沙市民李娭毑帶上自己的閨蜜團來到灰湯鎮東鶩山桃花谷,結伴登山賞花。
在寧鄉灰湯的東鶩山,300畝花林中近萬株桃花盛開,一年一度的桃花節也準時上線。「以桃為媒·振興鄉村」第十四屆寧鄉灰湯溫泉桃花季暨文旅助力鄉村振興活動開幕式,在灰湯鎮東鶩山桃花谷啟幕。活動期間,遊客可暢遊千畝桃林、泡溫泉、品美食,還能參與唐裝漢服遊園、文創市集、快閃大賽等互動項目,享受「賞花+康養+文化」的全域春日體驗。
「我們已是多次參加活動。這次特別針對遊客登山後的飲食需求,創新推出了蒿子粑粑、煎餃等產品,市場反響超出預期。」活動現場,正在展會攤位忙碌的長沙糧倉在線農業發展公司負責人表示,活動開幕當天上午8時,展位便迎來首單交易,特色小吃憑藉便捷、美味的特點迅速成為遊客的熱門選擇。
花美人美長沙美。圖片來源:長沙晚報網
二
從「一季花」到「四季景」,從「單打獨鬥」到「全域聯動」,長沙的賞花經濟正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範式。
——四季不落幕的「花式運營」
長沙的智慧,在於用一朵花撬動四季流量。
春天,滿山杜鵑盛開,紅、紫、白、黃,五彩斑斕,宛如一片花的海洋,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觀賞;夏天,禾潤農場依託「花海+研學」模式,推出果蔬採摘、花藝手作等體驗項目,並與周邊農戶聯動代銷草莓、葡萄等農產品,帶動農民增收;秋季,望城區靖港鎮福塘村芳香福塘產業基地,百畝富硒皇菊迎來豐收季;冬天,長沙縣北山鎮的梅園,梅花盛放,搖曳生姿,暗香浮動,引得遊客紛至沓來。通過錯季種植與節慶策劃,長沙已形成「月月有花開、季季能引流」的全域賞花地圖。
——一城山水一城花
3月21日,「相約茶亭 花滿星城」第五屆茶亭花海文化藝術季開幕。油菜花到處有,緣何茶亭的遊客特別多?「這是一場藝術家與村民、遊客共創的藝術盛宴。」茶亭鎮副鎮長王雅瑜表示。今年茶亭花海AAA景區再次升級亮相,小橋流水、蜿蜒遊道、緩緩轉動的水車讓人流連忘返,特別是上千平方米的遊客服務中心為遊客提供了更好的賞花體驗。同時本次藝術季推出20餘項、40多場次特色活動,涵蓋了文化、藝術、美食、運動等多個領域。
——一朵花的N種打開方式
近年來,長沙打造「梔子花小鎮」「芳香福塘」等特色種植基地,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增強鄉村吸引力。
寧鄉種植梔子歷史悠久,早在上世紀70年代,寧鄉就建立了梔子花藥材生產基地,被商務部門授予「梔子之鄉」的美稱。因為寧鄉梔子果實皮薄飽滿、個頭大、梔子苷含量高,2016年寧鄉梔子被評為道地藥材。從野生利用、人工種植到加工炮製,寧鄉梔子從喻家坳鄉這個「梔子小鎮」,走出九龍峰下的重重山坳。
——私家花園裡的「網紅經濟學」
「來這裏的遊客,十有八九是從小紅書上刷到紫藤花窗景,自發來打卡的。」禾潤農場主理人姚佐春指着二樓觀景台的落地窗說道。這座私家花園,憑藉「莫奈花園」般的場景設計,已成為小紅書「長沙賞花」話題下的頂流IP。「再過五六天紫藤全開,那時的窗景會變成真正的『莫奈花園』。」姚佐春說,農場日均接待遊客近300人次,去年花期最盛時,200多人從二樓排隊到一樓只為打卡這個絕美機位。
三
長沙賞花經濟的火爆,不僅是自然饋贈的視覺盛宴,更是長沙近年來以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為核心,統籌推進農村環衛改革、高標準農田建設、鄉村運營創新的繫統性成果。從「一季花」到「四季景」,從「環境美」到「共富美」,長沙正以「賞花經濟」為切口,探索鄉村振興的可持續路徑。
從「零散美」到「全域美」的蝶變
長沙將美麗宜居村莊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主抓手,通過「五美」「五好」等標準,推動鄉村從單一景觀向綜合業態升級。結合國土空間規劃,長沙按「一村一景」原則,打造了茶亭鎮油菜花海、望城「水美湘村」、寧鄉雙江口柑橘採摘園等特色片區,實現「四季有景、各美其美」。
從「髒亂差」到「潔凈美」的跨越
鄉村的「高顏值」離不開環衛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長沙以農村環衛改革為核心,構建長效管護機制。如垃圾分類與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覆蓋率達100%,資源化利用率超60%,無害化處理率100%。永安鎮蘆塘村通過「門前三包」和村民自治組織,實現「早清三園,晚清四邊」的日常維護。推廣「三池一地」散戶污水處理模式,農村無害化戶廁普及率達99.5%,動態清零非衛生廁所。
從「不願種」到「搶着種」
農田基礎設施的改善,讓拋荒減少了,同時「紫雲英推廣行動」「三花混播」等改善地力的措施為賞花經濟提供了現實條件。如果園鎮新明村通過整治撂荒田,恢復灌排繫統,晚稻豐收後輪作油菜,既保障糧食安全,又形成觀光農業。
從單一賞花到全產業鏈
除油菜、紫雲英外,「梔子花」「桃花」「菊花」等經濟作物的發展,延伸「花經濟」鏈條。例如寧鄉雙江口鎮左家山村依託油菜花海發展休閑採摘,戶均年增收近萬元;望城區茶亭鎮通過「花海節」帶動民宿、餐飲消費,單月營收超百萬元。
長沙賞花路線。
清明之際,雨季如期而至,你可能擔憂長沙哪裡還能賞花?
別急,4月,大圍山蔚為壯觀的杜鵑花海,整座山峰都被熱烈的紅色所覆蓋;5月,寧鄉梔子花如約而至,潔白如玉,香氣四溢;6月,靖港荷花盛開,荷田連着稻田,荷香撲面而來……
星城何處不飛花,乘着春光賞心時,何不賞花去!(山水洲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