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志君
在這個風雲變幻的餐飲江湖中,一篇名為《高端餐飲 死於湘菜》的網絡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它不僅僅是一個標題的震撼,更是對當下餐飲市場的深刻洞察。高端餐飲,曾經的高高在上,如今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湘菜,這個源自湖湘的味蕾魔術師,正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姿態,悄然改變着我們的餐桌。
高端餐飲,一度甚囂塵上,光芒萬丈,天價飯局此起彼伏。它們打着奢華、精緻、高端的旗號,滿足一部分人對自我標榜的身份認同,並隨着吃請之風大行其道。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意識到,那些金碧輝煌的背後,往往隱藏着虛高的品牌溢價。
當經濟環境的風雲變幻,高端餐飲便如同失去了根基的宮殿,搖搖欲墜。人們對高端餐飲的狂熱追逐,最終逐步被理性消費所取代。這種理性取代狂熱的趨勢,始於十八大八項規定,大成與後疫情經濟時代。當八項規定初起,餐飲大鱷紛紛折戟的時候,餐飲市場曾一片悲觀,但我卻曾樂觀的預言:大殺奢靡吃喝風給餐飲帶來不是挑戰,而是機遇,理性消費的回歸,終將給社會餐飲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舞台。時至今日,幸甚當日之預言成為現實。
誠然,高端餐飲的逐漸萎縮,是人們理性消費回歸的必然,「湘菜殺死高端餐飲」的提法似乎有些偏頗。但一個事實也不能否認,即在高端餐飲逐漸式微的過程中,從市場反饋來看,發展最迅猛的、受惠最大的確實當屬湘菜品牌,從這個角度看,看似偏頗的提法,也似乎有其合理性。
為什麼偏偏是湘菜接下了這潑天的富貴?這值得我們每一個湘菜餐飲人深思和總結。
在此,我認為,湘菜的崛起,並非一夜之間走強,而是在歲月的長河中,憑藉著對湖湘文化的深刻理解,對飲食習慣的精準把握,以及那條始終不變的親民路線,逐漸贏得了人們的青睞。湘菜的味道,是那種讓人一嘗難忘的鮮辣,它不僅僅刺激了味蕾,更是在忙碌的生活中,給人們帶來了一絲慰藉。
湘菜的興盛,與其說是經濟環境的偶然,不如說是湘菜與時代發展的琴瑟和鳴。首先得益於根植於湖湘物產之豐的親民食材。三湘之大,魚米之豐,普惠之鮮,每日呈於百姓餐桌。湘菜所選,皆是尋常百姓家的舌尖味蕾,這種豐富而又親民的特質,讓湘菜天然切合人們理性的消費心理。加之湘菜烹飪技法多樣,鮮辣清香,猛火現炒,自然是人間煙火氣裏,最蠱惑人心的美食魔法。
其次,是根植於湖湘文化的創新精神。兼容並包,有容乃大,敢為天下先的湖湘精神,也讓湘菜在發展的同時,從不固步自封,而是始終卓立潮頭,破浪前行。經常有人說,在川菜館裏,絕對看不到湘菜,而在湘菜館裏,卻能看到川菜的影子。這句話可能有些絕對,是褒是貶也見仁見智,但恰恰反映了湘菜兼容並包、不落窠臼、敢於創新的特點。老派湘菜與新派湘菜的交疊與融合,繼承與創新的齊頭並進,正是湘菜能適應更多人群、更廣地域的制勝法寶。
最後,當然是得益於湘菜文化的精彩紛呈。一店一特色,一菜一江湖,這是根植於湘菜人骨髓裏的東西。不做便罷,要做就要做出湖湘風採,這正是湘菜風情萬種、獨得萬千寵愛的內在根源。
當然,當我們談及對湘菜的文化賦能時,不得不警惕的是,形式主義的陷阱。文化不是空洞的外殼,不僅是陽春白雪,更有下裏巴人,不同的維度要體現出不同的文化,它應該是內在的精神和靈魂。湘菜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正是因為它將文化融入到了每一道菜餚之中,從食材的選擇到烹飪的技術,從地域特色到湘菜創新,每一個環節都透露着湖湘文化的精髓。如果我們只註重形式,註重表面的華麗,忽視了美食本身的品質,那麼湘菜的未來也將黯淡無光。
湘菜的發展,是一場文化的傳承,也是一次創新的實踐。它告訴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永遠是那份對食物最真摯的熱愛和對文化最深沉的理解。湘菜的明天,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讓它不僅僅是餐桌上的一道佳餚,更是中華美食文化的一張名片。
在這個高端餐飲日漸式微的時代,湘菜以其獨有的魅力,書寫着屬於自己的傳奇。而我們,作為這一過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更應該珍惜這份來自湖湘大地的饋贈,讓它在未來的日子裏,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作者 張志君 著名畫家,國宴設計專家,當代藝宴創始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