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神州风采 > 正文

合肥蜀山:從沉睡到新生 工業地標蛻變為公園景區

時間:2024-01-22 16:31:00來源:大公網

南門庫景區龍門吊。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高大的龍門吊、悠長的時光隧道、多樣的健身器材……在合肥市蜀山區合作化南路與休寧路交口西北角,匡河公園南門庫景區有幾處特殊的工業印記,這個由工業遺存改建而成的景區,定格了奮鬥時光,留存着城市記憶,如今成為市民和遊客喜愛的打卡點。

  工業印記刻錄時光

  「我對這個印象很深,過去大宗的金屬材料或者人力搬運不了的貨物都是靠這個來挪運,起大作用呢。」57歲的王瑞剛看着景區內的龍門吊感慨地說,「看到這個很親切,是一種紀念。」 

  王瑞剛是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合肥工務段的一名退休職工,曾被公司派到南門庫貨場工作了20年,主要負責管理、維護、維修鐵路線。「當時一天至少有4趟車,主要運送煤、金屬、油等貨物和材料。」

  南門庫始建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曾經是合肥市十八公裏鐵路專用線的集中貨場,承擔金屬材料等大宗貨物的集散周轉,碩大的龍門吊也在建廠之初誕生,見證了合肥的發展歷程。歷經五十年風雨,隨着合肥鐵路貨運通道的規劃改線,這條鐵路專用線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南門庫逐漸成為倉庫等用地,擁有貨運功能的龍門吊也漸漸被淡忘。

  蜀山在打造公園時,堅持修舊如舊,將帶有歷史記憶的龍門吊保留下來。如今,長約50米、高約15米的龍門吊,成為南門庫景區標誌性的記憶元素,龍門吊龐大的體量彷彿宣告着過往輝煌,讓每個過往的人,都能感受到奮鬥年代的時代印記。

  「工業棕」變「生態綠」

  「這裏跟以前比變化很大,環境變好了,綠化變多了,還有不少健身器材,我們經常一起來這裏散步。」王瑞剛告訴記者,他帶着妻子和女兒一起在南門庫的宿捨生活了十幾年,現在住在附近的綠怡居小區。「女兒從小就在廠區裏玩耍,現在雖然去外地上大學了,回來也會偶爾來看一看。」

南門庫景區。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匡河公園南門庫景區2022年6月正式開放,是集文化、休閑、運動、生態為一體的城市公共綠地,也是匡河景觀帶上一處亮麗風景。這裏的時光隧道由一段舊鐵路線改造而成,在不鏽鋼管圍成的拱形走廊行走,新舊交替,彷彿回溯過往,也在穿越未來。

  龍門吊、鐵軌這些工業印記讓人想起機器轟鳴的時代,記錄著老一輩人的奮鬥歷程。老舊的廠房、廢棄的倉庫、沉睡的機器在城市更新中煥發新生,南門庫景區建設了4萬馀平方米的綠地,種植了15種喬木、13種花灌木、36種地被,充分釋放公共綠地生態功能,展示工業歷史風貌,拓展城市空間。

  社區舞龍隊在南門庫景區廣場排練。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文景觀添活力

  「好的,我喊1、2、3,我們大家一起再來一遍哈。」下午2:30的南門庫景區廣場上,張麗和幾位叔叔阿姨拿着道具,排練健身項目舞龍。

  張麗剛加入舞龍隊不久,基本每天都來參加排練。「景區開放之後,我們選擇在這裏排練,場地大,也不會影響別人,誰有空誰就來。」隊長於秀珍介紹,舞龍隊裏都是退休職工,目前有29人,大家一起邊聊天邊排練,既鍛煉身體又能培養興趣。

  工業遺存記錄歲月,綠地生態提升顏值,文化活動則讓城市更具活力。南門庫景區覆蓋周邊20多個小區的數萬居民,為大家提供休閑健身和開展文化活動的場地,讓蜀山區增添更多文化韻味。

  「生活環境優化美化之後,也要滿足居民文化需求。公園裡方便社區文藝隊伍組織開展活動,通過正確引導,約定活動時間等,南門庫成為群眾認同歸屬和心靈棲息的美好家園。」綠怡居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韓鈺 丁聖柱 汪青青 葛慶釗 陳瑩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