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晚, 「一粒種子 改變世界」原創民族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上演,7首具有湖南本土特色和懷化獨特標識的原創音樂作品,通過合奏、獨奏、詩朗誦等表演形式,講述袁隆平的故事,展示新時代精神風貌。這場緬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並傳承他「種子」精神的音樂會,散發著震撼人心的力量。
演奏會現場
音樂會由中央民族樂團擔綱演奏,杜鳴心、孟勇、江暉、劉一璋、劉音彤等音樂家擔綱創作。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繫教授王甫建擔任指揮,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繫教授、竹笛演奏家袁非凡,中央民族樂團樂隊首席、胡琴演奏家金玥,青年笛簫演奏家張凱強等擔任獨奏。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1953年來到地處懷化市的湖南安江農校,從事教學、雜交水稻研究37年。1973年10月,袁隆平團隊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繫配套成功。
「他們說, 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音樂會在樂曲《媽媽,稻子熟了》宛轉悠揚的樂音中拉開序幕。此曲以袁隆平院士寫給媽媽的一封信為創作主線,採用配樂詩朗誦形式,既表達了對袁隆平的深深思念,也展示他深厚的家國情懷。
配樂詩朗誦《媽媽,稻子熟了》
隨後,以苗族歌鼟中的酒歌作為主要素材,通過高度色彩化的配器手法,展示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南國雪峰》;將侗族蘆笙與民樂隊相結合,以激昂旋律歌頌中國共產黨堅強意志與鬥爭精神的《通道轉兵》;以懷化民歌和當地方言的語音語調為素材,描繪榆樹灣70年蝶變的《山的那邊是海》;展現懷化地區各個民族在新時代守望相助、團結奮鬥的《五溪新韻》,接連上演。
曲目《稻花飄香》由靜至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將袁隆平在試驗田裡頭頂烈日、腳踩淤泥的艱辛,克服困難、試種成功的喜悅,以及獲得「共和國勳章」的隆重與熱烈表現得淋漓盡致。
女高音與民族管弦樂作品《美麗鄉村》,先以羽調式為主,表現晨霧中朦朧詩意的山鄉美景,進而通過侗族蘆笙的悠揚獨奏,引出舒展而流動的田野稻浪,接着將羽調式逐漸轉為徵調式和宮調式,展現豐收景象與小康生活,描繪出一幅幅美麗新農村的風景畫。
袁隆平曾說,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種子是生命的開端,更是一種精神的延續,他的高貴品質和崇高風範在各個行業中播撒下了一粒粒勇攀高峰、為國為民的「種子」。音樂會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每一個音符,就像一粒種子,在我們的心中萌芽,我們永遠向袁隆平院士學習,做一粒好種子。」觀眾劉先生說。
「一粒種子 改變世界」原創民族音樂會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省文聯、湖南省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與中共懷化市委、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這是繼9月4日在北京首演後的第二場演出,還將於9月15日在懷化舉辦一場。(圖/文 劉恩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