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 正文

洛陽:讓河洛大地的博物館「活」起來

時間:2019-11-27 10:58:50來源:陽網-洛陽日報

  黃河不僅是一條自然之河,還是人文之河。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散布于河洛大地的一座座博物館,正是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前沿陣地。如今,洛陽正以建設「博物館之都」為重要抓手,注重融合,創新發展,努力讓河洛大地的一座座博物館「活」起來,讓「為一座博物館而來這座城」成為我們的擔當和自豪,在推動文化繁榮興盛上奮勇爭先。

  古菱齒象化石的故事

  「媽媽,這個大象的象牙真長呀!」近日,年僅6歲的南陽小女孩沫沫在母親的帶領下走進洛陽博物館,在「河洛文明展」第一展廳內的古菱齒象化石前停下腳步。

  沫沫感興趣的大象化石,1994年出土于南昌路中亞大飯店工地。它復原后長5.7米,高2.8米,兩根門齒粗壯,生活在距今3萬年到5萬年前更新世晚期的早期階段。

  古時的豫州即現在的河南一帶,森林茂密,溫暖濕潤,原野肥沃,很適宜大象生存。一人牽一象,也是河南省的簡稱「豫」的由來。

  在「河洛文明展」第一展廳,沫沫還看到了小口尖底瓶、伊川缸、彩陶罐、陶火種器、黑陶豆等黃河中下游地區各種史前文化類型的文物。其中,1959年偃師市灰嘴遺址出土的彩陶罐紅胎細膩,與常見的彩繪陶器不同,以紅彩描出網狀紋及羽狀紋,極為罕見,別具一格。

  業內專家介紹,河洛大地分布着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等。早在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偃師馬澗河溝就發現了裴李崗文化遺存石磨盤一套;正在考古發掘的宜陽縣蘇羊遺址,代表仰韶文化的紅陶到處可見;以二里頭遺址為代表的二里頭文化,真實具體地記載着黃河文化、河洛文化的演進歷程。

  如今,洛陽各大博物館的展櫃中,河洛文化的印記隨處可見;走進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館,仿佛走進華夏五千年歷史深處。

  推陳出新,講好「河洛故事」

  近日,洛陽博物館的觀眾欣喜地發現,該館基本陳列「河洛文明展」的三個展廳和專題展「唐三彩」展廳內均放置了嶄新的一體機,通過互動遊戲等方式,讓展櫃中的文物「活」了起來。

  洛陽博物館保管部主任石艷艷介紹,近期,該博物館實施了「河洛文明展數字化保護」「陶瓷類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對「河洛文明展」100件文物和「唐三彩」展廳的40件陶瓷文物進行數字化採集、環拍及動畫制作等,觀眾在現場可進行虛擬參觀。

  為讓文物「開口說話」,我市智慧博物館建設步伐加快。市文物局與洛陽師範學院合作建設數字化雲景博物館,洛陽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洛陽民俗博物館、新安縣千唐志齋博物館4家博物館的數字化方案獲得省文物局批覆。

  今年6月20日,為期3個月的「夢回布哈拉——唐定遠將軍安菩夫婦墓出土文物特展」在烏茲別克斯坦國家歷史博物館開幕。作為洛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要文化交流合作項目,該展覽獲得當地民眾一致好評,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講述精彩「洛陽故事」。

  融合發展,建設「博物館之都」正當時

  博物館作為人類文明記憶、傳承和創新的重要載體,承擔着記錄過去、反映現代和啟發未來的重要使命,洛陽建設「博物館之都」意義深遠。

  作為十三朝古都,洛陽擁有豐厚的文化遺產,3項6處世界文化遺產、51處(54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9918件(套)國有館藏文物和51914件(套)非國有博物館在冊藏品,使中外遊客得以端詳這片土地上數千年來的潮起潮落。

  目前,我市共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77家,門類齊全,特色鮮明,藏品獨具魅力,文物陳列和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形成了主體多元、特色鮮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館體系。通過「博物館之都」建設這根線,把散落在河洛大地上的博物館穿成展現河洛文明的精美「項鏈」,博物館成為彰顯古都文化品格的新地標。

  博物館不是文物的庫房,而是培育精神的沃土。這些博物館內涵豐富,代表不同時期的文化印記,蘊藏着厚重的河洛文明。既有代表絲綢之路東方起點的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又有展示萬里茶道遺跡的關林、山陝會館、潞澤會館等;既有五大都城遺址遺存偃師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偃師商城博物館、洛陽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又有華人尋根問祖之地周公廟博物館、洛陽老子紀念館……

  在市文物局局長余傑的辦公桌上,擺放着一份份「博物館之都」建設的任務清單,上面清晰地記錄着我市「博物館之都」建設的一個個足跡: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新洛陽報》舊址紀念館、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鳴鶴博物館、水磨村民俗博物館、教育博物館建成開放,隋唐大運河遺址博物館年底前開工建設,曹休墓博物館基坑支護方案編寫完成,班超紀念館年底前開放……

  黃河文化保護傳承永遠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余傑介紹,目前,我市正按照擴大規模、強化融合、注重特色、堅持公益的要求,強化文旅融合,讓「博物館之都」建設更加出彩。爭取到「十三五」末,博物館總量達到100家。

  近日召開的全市重點工作推進會,對加快建設「博物館之都」進行再部署,強調要牢記總書記囑托,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在推動文化繁榮興盛上奮勇爭先。要持續抓好資源保護,以大遺址保護展示、「博物館之都」建設、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創建等為抓手,加大對各類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

  眼下,河洛大地的每一座博物館,都閃耀着河洛文化的魅力,正成為古都洛陽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有力承載,讓河洛文化走得更遠!(洛陽日報記者 常書香 通訊員 王勤 張路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