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湘江,風光旖旎。溯江而上,大澤湖片區萬畝工地上,塔吊林立,機械轟鳴;近自然濕地公園內,水清岸綠,鷺鳥翩遷;海歸小鎮研發中心7棟「歸航巨輪」新顏展露,駐足「天空之廳」,這座湘江未來城盡收眼底。
9月13日,省委書記沈曉明為湘商總部基地授牌,望城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望城區委書記秦國良現場接牌。
8月31日,大陸希望總部經濟產業園在大澤湖正式揭幕;9月14日,湘商總部基地落戶大澤湖·海歸小鎮;9月19日,永杉國際運營中心及研發中心在大澤湖海歸小鎮·湘商總部基地正式開建。……
入秋以來,大澤湖片區動態頻頻,頗為活躍。從「一塊地」到「一張圖」,再到「一座城」,從中部地區首個海歸小鎮到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重要基地,再到湘商總部基地,「人才」「科研」「總部經濟」逐步成為大澤湖片區的核心關鍵詞。
為何是大澤湖片區?瞄準省會城市新地標、海歸小鎮新範本、湘商回歸首選地、引資引智匯聚地、科技創新策源地的底氣從何而來?今天的總編輯調查,融媒君帶你一起,看看這座城市的雄心和夢想。
快速崛起的總部經濟集聚區
22年前,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弘在我國第一部總部經濟理論專著——《總部經濟》中,首次提出了「總部經濟」的概念,即一些區域由於特有的優勢資源吸引企業總部集群布局,形成總部集聚效應。
9月19日上午,永杉國際運營中心及研發中心正式開工建設。
作為一種強帶動、強輻射的經濟形態,毫無疑問,總部經濟已成為城市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不僅間接詮釋了城市的經濟實力、投資環境、人才基礎、產業配套等因素在內的綜合競爭力,同時也意味着為城市發展帶來的高附加值。可以說,發展壯大總部經濟與當下的城市競逐方向不謀而合。
9月14日,湘商總部基地落戶大澤湖片區,以鄉情為紐帶,持續優化湘商回歸服務,推動湘商企業回遷、資本迴流、項目回投、人才回聚、總部回建。
在全球湘商大會現場,該基地簽約了中南大學「一院一園一基地」、中建國際大澤湖產業園、巨星科創總部和佳都科技產業園等12個項目,總投資83億元,涵蓋了研發總部、孵化平台、研究院、雙一流大學產學研等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
「選擇望城大澤湖海歸小鎮,不僅是因為這裏風景好、硬件好、營商環境好,更是因為望城的產業定位和中南大學新能源優勢學科契合度非常高,我們的研究成果可以很好地和產業相結合。」中南大學長沙新能源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宋劍飛表示:「未來,研究院會把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先進技術進行成果轉移轉化,如太陽能電池、氫能、鋰電、鈉電等,打造一批科技型的企業,力爭培育一批上市公司。」
市場與望城的雙向奔赴,背後是望城對機遇的敏銳嗅覺與提前謀劃。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早在大澤湖片區規劃初期,望城便提出在6.98平方公裏的濱江核心區構建「一環兩帶三區」空間格局,「一環」是環大澤湖總部經濟圈,「兩帶」是瀟湘北路綜合發展帶和湘江共享活力帶,「三區」是總部經濟集聚區、生態功能涵養區、科技研發創新區。從總部經濟圈到總部經濟集聚區,不難看出,站在新的起點上,望城發展總部經濟的雄心壯志。瞄準總部經濟,望城從「引」和「培」着手,一邊向外招引總部企業入駐,一邊向內挖潛做強存量。
向外,望城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帶隊前往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開展領航招商,推動項目落地,並選派精幹力量,成立5大招引專班,聚焦重點區域,堅持靶向發力,構建大招商格局,掀起新一輪「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熱潮。
向內,望城註重向存量要增量,讓老樹發新芽,依託國家級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大現有企業做大做強的支持力度,培育「本土化」總部企業。
截至目前,大澤湖片區已入駐澳優總部、中交湘江總部、大陸希望華中總部、永杉國際運營中心、湘江塗料總部、新奧總部等11個總部項目。
把最好的地塊留給科研機構
走進大澤湖·海歸小鎮研發中心(一期)項目施工現場,項目主體已全部建成,工人師傅們正在進行外立面掃尾施工。作為大澤湖研發基地首個落地的產業研發項目,建成投運後預計可提供2300個工位,可入駐15-150家企業或項目。
「來了之後感覺特別驚喜,望城說把最好的風景留給科技人員,量子力學是新質生產力,是未來產業,科研團隊都是科學家,大家都很震撼,無論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甚至是國內,這種把科技和人文、產業結合在一起的載體特別少。」長沙量子研發中心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CEO李丹表示,大澤湖海歸小鎮研發中心一期交付後,項目將會第一時間入駐,研發的技術將應用在光電產品、量子探測等領域。
窺一斑而知全豹。望城對科技研發的重視,源於對城市未來發展的前瞻性。在經濟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用以解釋產業鏈中不同環節附加值的分佈情況。按照該理論,想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獲取更高的附加值,只有兩條路,要麼打造自有品牌,要麼就向研發設計發起衝鋒。「要把最好的地塊留給研發機構,最好的風景留給研發人才!」近年來,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望城積極搶灘,主動承擔起「湘江國際研發走廊」的科創重任,把C位留給研發,舉全區之力,着力建設好大澤湖研發基地。
以國際標準造城、向著科創高地發力,大澤湖片區聚焦「省會新地標·湘江未來城」目標定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范、湖湘韻、長沙味」的城市建設標桿、海歸小鎮範本和科技創新高地,拿出380畝沿江「黃金地段」,一心一意招引研發機構和企業。
「望城要成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重要的增長極,是有底氣的,目前擁有全球最大的輪毅生產基地等代表全球先進製造的點,點要形成面,就需要產業鏈將他們強關聯起來。」中南大學科研部部長李啟厚表示,望城在招商時,要有目的、有選擇性地招來「女婿」,讓標誌性的點能夠開枝散葉,差異發展,形成大澤湖研發基地鮮明的特色。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智能製造為特色,立足現在、着眼未來,圍繞生命健康、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產業發展方向,以海歸人才和湘商總部為抓手,重點構建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輕量化的「3+3+1」現代產業新格局。這一產業布局,正體現瞭望城打造新的增長極的強烈願景。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1月,望城出台《長沙市望城區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助力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將通過實施創新能級提升行動、科創平台提質行動、創新主體培育行動等「七大行動」,引育世界500強、央企等研發企業(中心),全面繫統推進大澤湖基地建設,打造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創新平台集聚區、成果轉化先行區。
如今,全球量子(精密測量)研發中心、湖南省孕嬰童食品技術創新中心、中能建壓氣蓄能南方研究院、澳優生命營養基礎科研共享中心、第四代半導體薄膜外延技術實驗室等一批研發類項目紛紛落地,大澤湖步履不停,科技創新的動能更為強勁。
「新引入的科創型企業、海歸人才都將集聚到大澤湖,形成科技創新高地。」望城區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龍軍表示,到2025年,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700家,人才總量達30萬人,打造各類創新平台300家以上,新建2-3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大澤湖畔,一片欣欣向榮的「科創雨林」正茁壯成長。
產城人的化學反應
產業、城市、人口是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的核心要素,三者相互推動、相互促進。因此,實現產、城、人融合發展成為各大新興片區開發建設的關鍵理念之一,大澤湖片區也不例外。如何讓「產城人」的物理聚集產生更多「化學反應」?望城交出了答卷。
大澤湖·海歸小鎮研發中心(一期)效果圖。
「按照國際標準,世界眼光、湖湘特色,打造宜居宜業、產城融合、生態友好、合作開放的國際化小鎮範本。」作為長沙市「十個重大城市片區」之一,從頂層設計開始,「產、城、人」融合的理念便植根於大澤湖片區。城市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
從全國首個正式揭牌運營的歐美同學會海歸小鎮,到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創新研發基地,大澤湖圍繞「人才」兩字做文章,提升針對全球海歸人才和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和附着力,打造青年友好之城。從政策上,望城明確將「人才引育」作為六大主攻工作之一,為高端人才量身打造了「骨幹人才10條」「海創園36條」「雙團博士」等繫統性人才政策,吸引海內外高新人才落戶,打造湖南人才集聚新高地。
近年來,望城招聘考核「產業攻堅博士團」「事業引才博士團」博士78名,認定長沙市高層次人才150名、區級E類人才488名。怎樣讓引進的人才留得住?除了培育宜業的產業環境,更要提供宜居的生活環境。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大澤湖片區堅持立足青年、面向人才,除科技研發、創新總部外,環大澤湖還布局了諸多國際酒店、國際學校、購物中心、藝術中心等,構建集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的國際化人才社區。在大澤湖片區中部,大澤湖近自然濕地公園建設正如火如荼,啟動區即將開園迎客,全部建成後將成為望城區最大的市政公園、濕地公園、生態公園。此外,長沙大舞台、工人文化宮、自然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大澤湖片區的生態活力中心。
與此同時,在教育板塊,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大澤湖學校、長沙市一中大澤湖學校、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新校區先後入駐大澤湖。大澤湖畔,名校熠熠生輝。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大澤湖學校。
近年來,大澤湖片區人口凈流入量持續增長,成為吸引外來人口的強磁場。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房產市場整體表現低迷的背景下,大澤湖片區房地產市場逆勢上揚:長沙中交城首開整體去化率80%,潤和大澤湖首開熱銷1.2億元,推售43套大平層被搶購39套,首開當日去化率達到91%,遠超同類產品。
「這裏環境非常宜居,在家人的推薦下,我們很快就定下了在這裏買房,這兩年,附近交通、學校、醫療配套都在不斷完善。」張顯科是邵陽人,之前在廣東東莞從事自動化設備工作,前年,他和妻子在經過綜合考量後,選擇在大澤湖安家,「家門口就是海歸小鎮,感覺這裏的發展前景廣闊,很期待在家門口就能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
一脈湘水穿城而過的長沙,最美的風景就在湘江沿岸。
在大澤湖片區,記者看到了「未來之城」生長的奇跡與夢想的藍圖。(望城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