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中原商業古鎮|丹江流淌着荊紫關的繁華

時間:2020-04-13 13:35:14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文/徐春燕 

  河南城市歷史源遠流長,在歲月磨礪中幾經輝煌和滄桑。明清時期,昔日的大都名城日漸低調,商業市鎮的突飛猛進為城鎮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和勃勃生機。如今這些古鎮至少已有四五百年歷史,它們如珍珠般散落在中原大地上,雖然數量不少,但因含蓄內斂,人們大多對其知之有限。

  為探訪這些古鎮,我滿懷好奇與期待,多次驅車行駛在中原大地,遊走于街頭巷尾,希望能夠與它們相遇相知,透過那古朴凝重的外衣,探尋煙花璀璨后的痕跡。翻開塵封的書頁,梳理當年那些小鎮的繁華記憶。

荊紫關平浪宮耿亞偉攝

  荊紫關是淅川西北的一座小鎮。淅川自古為山川阻塞、車馬難行之地,但荊紫關能在明清時期成為水陸綰轂、商賈輻輳的商業重鎮,憑借的是丹江水運。

  丹江像一塊碧玉鑲嵌在鄂西北綿綿起伏的山巒之中,它發源於陝西商州西北、秦嶺東南,流經商州、龍駒寨(今陝西丹鳳縣)入河南境,過荊紫關,經湖北老河口匯入漢江。戰國時期丹江已通航,唐安史之亂后,因江淮交通受阻,這裏一度成為江南物資運抵京師長安的黃金水道。

  明代,丹江水運發展很快,荊紫關成為「康衢數里,巨室千家」的大鎮。清代,荊紫關是淅川方圓百里的貿易總匯,繁盛「甲于全境」。荊紫關現存的明清古街和部分古建,為我們想像它當年的繁華,提供了依據。

  荊紫關明清古街綿延2.5公里,地面由平整光潔的青石鋪就,700多家商舖分立兩側。建築均系磚木結構,前鋪后院格局,院落狹窄,兩側廂房對稱。鋪面是上下兩層,白牆灰瓦,飛檐翹壁,臨街房兩側前坡上部建有一米多高、兩米來長馬頭牆,失火時可以阻隔蔓延的火勢,這些都是徽派建築風格的體現。臨街大門一律由黑漆厚重的木板釘成,住戶們統一晝開夜閉。諸多細節反映了當時商人經營遵守一定之規,使得當年荊紫關商貿和諧有序。

  相關資料記載,荊紫關繁盛之時,商人成立了八大幫會,均建有會館。現在保留下來的還有平浪宮、山陝會館、湖廣商人所建的禹王宮、江西商人所建的萬壽宮、河南會館,保存最好的是平浪宮,它也是小鎮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建築。

  平浪宮位於明清古街南段,取「風平浪靜」之意,明朝崇禎年間,由船工和商人組建的船幫集資興建而成,船幫經濟實力強,平浪宮建得高大雄偉,裝飾精美。它坐東朝西,面望丹江,佔地873平方米。院落分前、中、后三進,建築均為硬山式,正脊垂脊上有磚雕。院前設鍾樓、鼓樓,木質灰頂四角攢尖三檐疊起。鍾樓鼓樓頂部豎有避雷鐵叉,嵌有「風調」「雨順」字樣。平浪宮供奉的是水神楊泗將軍。這座平浪宮,是「國保」,也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楊泗爺神廟。

  山陝會館位於古街東側,大門樓、戲樓、過道樓、鍾樓、春秋閣(中殿)、后殿、卷棚等建築齊全,局部保留精緻的石雕和木雕,基址佔地4000平方米,是平浪宮面積的近五倍。可見當年山陝商幫實力不亞於船幫。

  依據會館內一通清道光重修碑刻的記載,當年參與修建會館的商戶約計千家。由此推測荊紫關商戶總數至少千家之上。千餘家商戶的荊紫關,絕對是當年名副其實的商業大鎮。

  朱仙鎮、賒旗鎮、荊紫關鎮這三座商業古鎮的興起,均源於水運交通優勢,後來的衰落也都與水運的衰落、火車代替船舶成為最便利的長途運輸工具息息相關。這種城鎮與河流同呼吸共命運的例子,在明清時期河南商業古鎮中比比皆是。

  陳州的周家口(今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最初只是沙河南岸的自然墟集,賈魯河疏浚后,作為沙河、潁河、賈魯河的交匯之所,周家口成為中原與江南商品流通的重要樞紐。據《縣志》記載,明代后期這裏居民不過百家,清初已可稱「巨鎮」,乾隆時期是「水陸交匯之鄉,財貨堆積之藪」,儼然「豫省一大都會」。清末京漢鐵路通車,令它喪失了豫南水陸聯運碼頭和物資集散中心的地位,周家口經濟一蹶不振。

  與之類似的還有裕州的北舞渡(今舞陽縣北25公里的沙河南岸北舞渡鎮),地處汝水之岸,西通汝洛,東下江淮,南連荊楚,北通鄭汴,曾有「北舞渡日進斗金」「九門九關小北京」等讚譽。同樣因為京漢鐵路的通車,水路優勢的喪失,境內商氓紛紛東移到了漯河,北舞渡商業日漸衰落。此外,滑縣的道口鎮,唐河縣的源潭鎮,河內(今沁陽)的清化鎮等均是如此。

  交通對于城鎮的發展舉足輕重,古鎮在繁榮過后紛紛復歸于平淡的過往,也提示我們交通發達固然可以帶動運輸、餐飲、住宿、娛樂等服務業的進步,但對交通的過度依賴,也很容易造成支撐城鎮持續穩定發展的手工業和其他產業發展不充分、產業優勢不能互補等問題。在這些問題作用下,小鎮經濟雖然繁華,但資本卻牢牢掌控在商人手中,再加上河南本地商幫數量不多、實力不強,使得中原交通優勢一旦失去,商人紛紛撤離,出現「200年的繁榮商業沒有改變當地面貌」的局面,因此區域產業統籌規劃至關重要。

  如今隨着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文化興鎮日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這些明清商業古鎮又紛紛回到人們的視野。

  2006年,朱仙鎮木版年畫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朱仙鎮嘗試對木版年畫傳統工藝進行改進和創新,將旅遊與木版年畫緊密結合,目前木版年畫已成為支撐古鎮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

  賒店鎮清代商業遺存保留完好,2007年,賒店鎮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0年,獲得「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榮譽稱號。

  荊紫關鎮地跨三省,號稱「游千年古關古街古鎮、看三省民俗民風民情」,「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等招牌令它熠熠生輝。

  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成為河南明清古鎮的發展方向。不久的將來,這些有厚重歷史文化助力的古鎮,將會在經濟上迎來再次騰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