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周末,我與太太去了澳門「一天遊」,避開了人多熱鬧的景點,先登上西望山觀賞南灣美景,再乘專車到路環欣賞小鎮風情,然後更走進蓮峰廟追尋林則徐在澳足跡。短短一天行程,看盡了澳門的另一番景象。在西望洋山下俯覽南灣景物時,同時亦發現澳門仍存在着不少貧民區。在香港生活的我們,每年都會聽到澳門政府向「全民派錢」的消息,往往會以為澳門扶貧政策應很有效,解決了貧窮的問題。李展鵬的《隱形澳門—被忽視的城市與文化》(台北:遠足文化,2018年),是一部由社會學角度入手研究澳門現況的學術著作,但用了不少極「貼地」的事例,例如澳門派錢的新聞,令讀者讀得輕鬆有趣。
作者發現香港媒體對澳門派錢的新聞,一般有兩種框架:一種是一面倒地讚賞,利用澳門的「好景」及「和諧」暗罵香港的政治對立與社會糾紛,有傳媒甚至盛讚澳門「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有政論專欄作家表示「來生要做澳門人」;另一種是冷嘲熱諷,又指澳門人在利益面前選擇沉默。這兩種言論都令一些澳門人反感。前者根本不明白澳門的複雜問題與澳門人的矛盾心情,後者則是「唱衰」澳門。以上兩種對立的觀點,完全可適用於香港的情況。支持派錢的人士認為,香港特區政府派錢有助改善民生,可收「政通人和」之果效;反對派錢的人士則認為,派錢只是減少市民對政府的不滿。
我閱讀此書時,發現此書雖然是以澳門為研究對象,但他往往借用了香港不少現象,與澳門對比,令讀者不但認識了澳門,亦同時更進一步了解了香港。所以,此書亦可算是一本有關雙城故事的社會學專著。作者於四月及五月會在香港電影資料館有兩場關於電影的講座,探討香港電影中的文化現象,對此問題有興趣的讀者,記得捧場。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