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溢誠
一、明確且良好的歷史名聲
2015國民黨內「十萬男人齊卸甲,竟無一人男兒身」,洪秀柱破磚為玉,卻遭李代桃僵;並在2016勇於承擔接下無人敢當的國民黨黨主席,其願意承擔的形象已深植人心,雖然事後仍有雜音,但已經給藍軍朋友願意承擔的形象,如今,國民黨台北市長強棒人選難產,B咖濫竽充數,倘若洪秀柱願意再次出來承擔責任,則可以進行形象的連結,在歷史上留下願意承擔且不懼戰的良好名聲。
二、想做事也要有舞台
洪秀柱從政多年,為民服務的熱心及行動眾人有目共睹,雖然近期暫退幕後,但憂國憂民的心仍舊無法遮掩。因此,若能在台北市長一役取得勝利,不僅可以利用台北市豐厚的資源為市民服務,也能提供「用壯育青」的平台,更可以成為台灣發展的領頭羊,「兩岸一家親」的紐帶橋樑,帶領台灣朝正向發展。
三、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應
洪秀柱深知培養年輕新血的重要性,假如國民黨在台北市無法推出具廣泛知名度、政治明星級的候選人,又或者被提名後選人不具選舉爆發力與震撼力,那今年台北市議員的選戰,將會非常辛苦,甚至人人自危,新人更無出頭機會,而洪秀柱即具備此一能量,一來可以凝聚人心,二來可以整合資源,三來可以掌握議題,進而感動市民,匯集民意,化約成選票,將可有效協助年輕世代的市議員候選人出線,為國民黨甄補政治人才,為未來開創新局。
四、勝選機會超過百分之五十
柯文哲的支持度不若以往,亦不復4年前「白色力量」的風潮,更與民進黨頻生齟齬,嫌隙不斷,民進黨亦陷於到底要不要自推候選人的「妾身千萬難」,而其曖昧姿態主要來自於民進黨考量國民黨推出的候選人名單以及民進黨支持者對柯文哲的不滿。民進黨政府倒行逆施,不僅假「轉型正義」之名對國民黨抄家滅族,近期追殺軍公教問題持續延燒、繆上校因陳抗發生意外危在旦夕,228縱容「台獨」分子對蔣介石靈柩潑漆詆毀,種種「去蔣為皮,去中為骨」的荒唐行為,藍軍支持者需要出口,在基本盤藍大於綠,以及民眾燜久了的壓力下,民心思變、民氣可用,本次選戰其實不見得一面倒向柯文哲,反而有利於願意承擔的洪秀柱。
五、藍天「女子」連線,有戲
近日民進黨聲勢較為低落,蔡政府支持度每況愈下,外加黨內同志自身的努力,本次縣市長選舉結果應會較前次為佳,且目前國民黨籍許多的縣市長候選人皆為女性,假若洪秀柱願意承擔台北市,則可以訴諸女人撐起台灣半邊天,化身「佘太君」參選台北市長,率領林姿妙、饒慶玲、盧秀燕、王惠美等國民黨「楊門女將」縣市長候選人,炒熱選情,發揮擴散效應與外溢效果,集結藍軍歸隊、攻城略地,致使綠地變藍天,因此,可用藍天更美「好」連線(揶揄民進黨執政下空污問題嚴重的肺咳家園)共同行銷,掌握話語詮釋權,也可以拉抬國民黨整體選戰聲勢。
六、洪秀柱看來仍舊年輕具有活力
目前泛藍選民普遍認為國民黨就是軟腳蝦,所以恨鐵不成鋼,黨中央更呈現「無主席」的狀態!是故,具有活力、衝撞力與批判力及行動力的政治家,是值得民眾期待的,也是現在年輕一代所仰望的。洪秀柱的形象,對於喜歡您的人或是願意支持您的人都是非常正能量的強心針,活力感則是台北城市最佳的形象,柯文哲用直言來吸引年輕選民,本來就心直口快兼具正義感的洪秀柱,更可以用經驗及活力喚醒民眾前進的動力,台北需要動起來,台北不需要仇視跟無知。
七、都會型選舉相得益彰
台北市長選舉,乃為都會型選舉,不需上山下海,東奔相跑,南征北討,主打文宣空軍作戰,側重的是議題設定與建構能力,身為天后坎、教母級的洪秀柱對上柯市長絕對精彩可期,媒體一定追着跑,亦且台北市的選民結構,支持兩岸持續交往交流,和平發展的比例是最高的,符合洪秀柱的一致性形象。
八、未來性
本次的參選,不僅可為這幾年圍繞在洪秀柱身出身尋常百姓家、平民階層的年青人開拓戰場,亦可為洪秀柱在未來政壇上保留一塊市場,這塊市場進可以培植新血,守可以凝聚資源,為未來的可能爭取空間。
九、呼籲吳敦義共同承擔
1998由於民進黨出「奧步」,一卷變造錄音帶,害吳敦義以些微差距敗給了謝長廷,從此高雄市一丟就是20年,兩位前後任黨主席一個收復台北市,一個光復高雄市,肯定發揮正統藍+本土藍、1加1大於2的效果,就算吳敦義主席不願意聯袂參選,至少要把高雄市當作責任區,負選舉成敗之責(現任高雄市黨部主委不就是他欽點下去的),洪秀柱倘若真能收復台北,乃極具象徵意義與實質意義,提升國民黨在2020整體士氣戰力。
十、一場不論輸贏都是贏的戰爭
又是國民黨懼戰,想選的不夠力,被拱的不想選,正是藍軍夥伴士氣最低下的現在,一個勇於承擔的洪秀柱,將可凝聚藍軍人心,用選票還洪秀柱公道,只要善用議題設定,用年輕人的語言與年輕人拉近距離,在兩岸關係方面,地方形選舉不需特別強調兩岸定位,繼續維持與大陸城市交流合作,搭配完整選戰策略以及國民黨在台北的選舉條件,勝選,不見得不可能,而這就是贏。其次,就算不幸落敗,在選戰期間的曝光、同黨同志的支持以及資源的匯聚,甚至最終優良的歷史定位,無一不是贏得未來、贏得尊重以及贏得名留青史的良好機會。因此,我們沒有輸不起的壓力,但是我們有贏的實力!
(作者為台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