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4年英國人成立了一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42年後美國也成立了類似的一個協會,目前美國約有600個這樣的組織。全世界現在都有類似的會社,宗旨是防止故意把不必要的痛苦加在動物身上。梁實秋在《雅舍小品(合訂本)》(台北:正中書局,2017年)一書中,他亦有一文討論有關動物的權利,令人看到一位文學大家對社會的關懷。
仁者之所用心,應澤及禽獸。一個人不可以有意的把不必要的痛苦加在動物身上,想來必要的痛苦則不在此限。最殘酷的事莫過於屠殺,所謂「仁者不殺」。真要不使動物不受不必要的痛苦,應在植物方面尋求蛋白質。
半世紀前,作者曾參觀過芝加哥的屠宰場,千百頭的牛豬羊,不是頭上槌一釘,便是胸口捱一刀,然後便拔毛去骨。那麼多的生命毀於一旦,實在驚心動魄。最可笑的是:槍殺禽獸,人類不但是恃強凌弱,更往往是感到得意洋洋。禽獸放在動物園裏,等於是無期徒刑,比死刑稍欠一等。
動物涵意甚廣,應該把人類也包括進去。防止虐待動物,曷不親親而仁仁,應先從防止虐待人類開始。沒有什麼事情比戰爭更殘酷更不必要,偏偏有那麼許多人好戰,所求不遂,便揮動干戈,使得愛和平的也不能不起來自衛。因此,要防止虐待動物,要同時防止人類的互相廝殺,不可厚此薄彼。
本書是學者散文集的經典作品,文中有理,文以載道。我每天都喜歡閱讀報章中連載的散文,有趣之處不少,但說理則嚴重不足。在剛過去的年假,我右手拿着梁實秋的文集,左手則拿着余光中的文集,左看看右看看,同時欣賞兩部學者散文集,過了一個「肥年(思想上)」!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