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菲國國父傳奇

時間:2018-01-28 03:15:33來源:大公網

  圖:黎剎紀念碑聳立公園內

  「菲律賓國父」何塞.黎剎,乃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民族英雄,他對殖民當局深惡痛絕,長期口誅筆伐,為民族獨立奔走呼號,不惜捐軀報國,被國人譽為「萬世英雄」、「革命彌賽亞」和「救贖彌賽亞」。菲律賓政府將黎剎犧牲日(十二月三十日)定為國家法定假日「黎剎日」。在菲律賓民間,甚至流傳着「黎剎信仰」。

  黎剎是華人後裔,他天資聰穎,年僅十四歲便獲得文學學士學位,曾於皇家教會大學主修哲學,兼修美術;後因母患眼疾,改讀醫科,最終成為一名眼科醫生,並曾於香港中環德己立街五號短暫行醫。他遊學歐洲,先後在西班牙康普頓斯大學、法國巴黎大學及德國海德堡大學深造,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一度留校執教。他精通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漢語、日語、阿拉伯語、梵語等二十二種語言,除醫學外,還通曉繪畫、雕刻、建築、哲學、文學和歷史等領域,可謂多才多藝,堪稱才情與學養兼備的百科全書式人物。

  文學一直是黎剎的反殖利器,他十八歲已嶄露頭角,憑愛國詩篇《給菲律賓青年》,奪得全國詩歌比賽一等獎,因此被譽為「菲律賓青年詩人」。旅歐十年,黎剎以西班牙文創作了揭露殖民統治殘酷真相的小說《社會毒瘤》(又譯《不許犯我》),以及續篇《起義者》,發表了諸多呼籲改革的雜文與詩歌,成為輿論運動領袖,以及菲律賓現代文學奠基人。

  作為反殖先鋒,黎剎自然為殖民政府忌憚不已,先是將其流放棉蘭老島四年之久,後又將其抓捕關進王城地牢,以「非法結社和文字煽動叛亂」罪名處決,最終引發席捲全國的菲律賓革命。

  在聖地亞哥古堡陰暗的地牢裏,黎剎寫下絕命長詩《我之訣別》:「別了,祖國,艷陽之土,南海之珠,失去的樂園,我樂於把這凋零之軀獻給你,即使再年輕,再健壯,再幸福,我仍然毫不憐惜,把它獻給你。……我要在東方破曉的清晨死去,正當那旭日的光明衝破長夜的黑暗,如果曙光無色,就拿我的血漂染,任你潑灑整個蒼穹,把它染成一片瑰麗的鮮紅。……夢見可愛的臉,啊,你這南海之珠,不再悲傷,不再憔悴,眉頭無結,眼眶無淚。我愛之夢,我生之欲,在悲泣,為你這將高飛的靈魂,在歡唱,因你終將遠離這多愁的囂塵,為國而死,不正是你日夜所望?……」

  行刑前,黎剎與未婚妻舉行了悲壯的刑場婚禮,隨後慷慨赴義。他就義前留下的足跡,已烙印在古堡地面。凡是來此參觀的菲人,無不覓其足跡,重溫那風雲激盪的反殖歷史,向大無畏的民族英雄致敬。

  在黎剎倒下的地方,早已矗立起高聳的紀念碑,其上鐫刻着黎剎鏗鏘有力的誓言:「我想向那些剝奪人民愛國之權者表明,我們知道如何為義務和信仰而獻身。死並不可怕,只要是為鍾愛而死,為祖國而死,為心愛者而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