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菲律賓海絲樞紐

時間:2018-01-28 03:15:33來源:大公網

  圖:長灘島近年受到中國遊客青睞

  綜觀菲律賓群島歷史,與中國歷朝歷代有不少交集。古代史籍所載蘇祿、呂宋、麻逸、古麻剌朗等國,皆在今菲律賓境內。三國時期,東吳官員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浮海巡撫,曾到訪菲律賓群島。/沈 言

  而康泰著《吳時外國記》、裴松之註《三國志》、趙汝適著《諸番志》等,均有提及菲律賓。其中,《諸番志》對當地島民強悍、礁石林立有形象描述:「蒲哩嚕與三嶼聯屬,聚落差盛,人多猛悍,好攻劫。海多鹵股之石,搓牙如枯木芒刃,銛於劍戟,舟過其側,預曲折以避之。」

  唐宋時期,中國商人與菲律賓各地有貿易往來。有關中菲貿易的文字記載,則始見於《宋史》卷四八九《閣婆傳》:「又有摩逸國,太平興國七年,載寶貨至廣州海岸。」南宋瓷器遺址多位於菲律賓中部和北部地區,表明中菲商貿當時業已形成較為集中的網絡。

  戰略性地緣優勢

  隨着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與繁盛,來自馬來群島、阿拉伯半島、中國和印度的商人,紛紛到此經商。菲律賓憑藉戰略性地緣優勢,逐漸成為海絲樞紐。

  在中菲貿易的悠長歷史中,載着絲綢、茶葉、陶瓷等貨物的中國商船,會在船艙底部放置大石,以保商船經得起風吹浪打,待返航時,便將石頭留在當地。久而久之,菲律賓許多房屋和道路都留有當年來自中國的壓艙石。「中國的石頭」見證了中菲人民世代友好,成為千古佳話。

  一九七五年,中菲兩國正式建交。雖然兩國領導人幾度互訪,甚至曾經達成「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共識與諒解,但南海主權爭議如不散陰雲,始終困擾雙邊關係。直至二○一六年,南海仲裁案一出驚天地,輿論嘩然,雙方關係陷入歷史性冰點。

  自從杜特爾特上任菲國總統後,中菲關係呈現雨過天晴局面。前年十月,杜特爾特成功訪華,兩國領導人實現歷史性會晤。去年五月,杜特爾特赴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與習近平主席達成鞏固和深化兩國關係的重要共識。他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從經濟着手,加強各國聯繫,使參與各方從貿易增長和市場擴容中受益,必將拓展菲中經貿交往,最終使人民獲益。對於「一帶一路」的肯定之情,溢於言表。

  事實上,菲律賓作為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國家,其「2017-2022發展規劃」與「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其「打造基礎設施建設黃金時代」之目標,與「一帶一路」中設施聯通的設計,可謂不謀而合。中國在裝備製造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經驗,將對菲律賓大有裨益,中菲在很多領域上優勢互補,兩國合作空間廣闊。

  譜中菲關係新篇

  中菲關係歷經風雨,又見彩虹。關係轉圜以來,雙方已簽署逾二十項合作文件,確定了一批基礎設施優先合作項目。

  去年首十個月,中國躋身菲律賓最大貿易夥伴,菲對華出口大幅增加,菲律賓熱帶水果在中國市場廣受歡迎。去年前五個月,中國赴菲遊客同比增長近四成,長灘島、薄荷島等旅遊勝地日益受到中國遊客青睞。

  去年十一月十二日,李克強總理在訪菲前夕,於當地英文媒體《馬尼拉時報》和《菲律賓星報》發表署名文章,題為《傳承友誼,深化合作,共同譜寫中菲關係的新篇章》。文中引用菲律賓諺語「抓住今天,才能不丟失明天」,呼籲兩國加強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戰略對接和政策溝通,務實合作,共同續寫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此次訪問,乃中國領導人時隔十年後首次訪問菲律賓,具有破冰意味。中菲關係春暖花開,漸入佳境,可以預見,兩國睦鄰友好,和平發展,絕不是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