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霓虹燈影裏感受平民旺角

時間:2018-01-26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圖:豪華戲院外牆雖舊,但入去絕對不是看粵語殘片,而是睇平戲的好選擇 王鉅科攝

  香港遊人最密集的地方,非旺角莫屬。除了遊客,本地年輕人也樂於在人群中穿梭吃喝玩樂。時代變遷,旺角很多地方已失去舊時原貌,購物消閒區的店舖變得非常單一,對年輕人愈來愈沒有吸引力。但區內有一間全港最平、2D電影成人票價六十元的「豪華戲院」。整幢戲院只有兩個分院,合共一千九百二十個座位,雖然沒有新型迷你戲院的時代感,但這裏是年輕人尋找懷舊氛圍的好去處。/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文、圖

  旺角的「女人街」在香港幾乎是無人不知,可是未必人人都知道屹立於旺角道的「豪華戲院」。為何以「屹立」來形容,因這間戲院不是位於商場內,而是一幢式的電影院。該戲院隸屬新寶院線,於一九九一年開幕。記者走訪戲院這日,遠望已有懷舊的感覺,步入戲院大堂,天花板上的圓形燈飾透出黃黃的光線,令樓體更顯陳舊。

  戲院不設網上售票,大廳內沒有電子顯示板也沒有播預告片,售票處有三名職員,當時只有記者一人買票。售票員打開舊式的顯示屏讓記者揀位,屏幕顯示密密麻麻座位表,售票員問選哪個座位時,記者竟有選擇困難。究竟這一個影廳有多少座位,售票員反倒讓記者猜猜看。記者說六百個,售票員說記者猜錯,但算接近正確數字,曾有人猜是三百個座位,相差太遠了。此時排在記者後面的中年漢朝顯示屏看了一眼說「一千個」,售票員說中年漢猜得最接近,正確是有九百六十個座位,一、二兩廳同等數目,合共超過一千九百個座位,現時本港擁有近千座位的影廳幾乎絕跡。落在時代之後的豪華戲院,是否能吸引年輕觀眾?售票員說:「以前就沒有,近年卻多了。」她說這是公司自己的地不用交租,否則難以營運,其心態是有一天做一天。

  允許帶外食進場

  入場前記者在大堂閒逛時見到,部分告示牌仍以手寫形式展示,豪華戲院也是少數仍將手繪電影廣告牌掛在外牆的戲院,當全城電腦化之時,這些就成為絕無僅有的懷舊戲院特色。位於一號分院入口的告示牌寫着:「本院不設小賣部,可攜帶食物及飲品進場。」時下迷你戲院規定觀眾不能自攜食品或飲品進場,院內雖設有小食部但價錢高昂,例如爆穀餐連飲品售價至少四十五元一份,就算單買一樽水也要二十元。然而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戲院外會有很多小販擺賣,燒魷魚、花生、豬大腸、甘蔗任君選擇,觀眾樂於入內一面吃,一面看戲。更有業內人打趣,要知一齣電影是否賣座,留意戲院外的小販數目就知道,小販愈多也成為票房的指標。豪華戲院至今仍允許觀眾攜帶飲食進場,也令觀眾多了很多選擇。

  入場後會為一片「紅海」所震懾,這裏保留舊式座椅,沒有新型戲院採用的高背椅,最令人雀躍的還是那久違了的超闊銀幕。偌大的戲院可容納近千人,但當日觀眾只有稀疏幾十人,顯得頗冷清,卻也是另一種舒服——終於不用局促在家庭影院式的迷你戲院內看戲,戲院不設劃位已成不明文規則,所以觀眾可以自由選擇座位。記者的座位附近有幾名來自內地的少女,問她們如何找到這間戲院,她們說:「我們住在附近,而且這裏票價便宜。」觀眾捧着各種不同小食入座,現場也見到外籍面孔前來觀影。其間記者走上兩層樓到洗手間,同樣「陳舊」,心想這好歹是一塊「地王」,院線負責人沒另作打算嗎?

  電影放映完畢後,記者向職員查詢,他說全院有十幾名職員。除了周六外,平時沒有午夜場。閒日觀眾不多比較冷清,節假日則有七、八成上座率。他嘆氣說:「早場收四十五元,仍有人嫌貴,寧願去迷你戲院看。以我所知,迷你戲院票價至少要六十多元。至於這戲院還可維持多久沒有人知道,總之只有兩個觀眾入場都會放映,從不走場數。」偶爾到豪華戲院看戲,也許可以重拾昔日的戲院風味。而且戲院附近有休憩公園、亦有茶餐廳和酒樓,想遠離旺角之「旺」,此處值得考慮,也可暫時告別人逼人,以及排隊買戲票、排隊入食肆的排隊文化。

  相比之下,同樣位於旺角、同屬新寶院線的「新寶戲院」情形卻截然不同。新寶戲院位於旺角鬧市豉油街,人來人往。新寶戲院的戲票,比連鎖戲院便宜,最貴戲票六十五元,是區內居民看戲集中地。戲院周邊有各式小食店、時裝店,市民看戲之餘更可逛街購物。新寶戲院同樣沒有網上售票,市民黃先生說:「如今票價越來越貴,一家大小去看戲,迷你戲院的票價由八十、九十五至一百元不等,再加上吃飯,起碼消費六、七百元。因此看電影要選擇票價便宜又方便的戲院,加上附近可『掃街』又多平民食肆,省很多哩!」另外見到一名年輕人買票,他說家住錦田,每次到旺角逛街都會來這裏看戲,他笑說:「貪平嘛!而且我在旺角上班,有時收工後會和朋友到此看戲。」新寶戲院外觀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裝潢,記者未入戲院前,以為院內和豪華戲院一樣使用舊式戲院座椅,乘扶手電梯上樓後發現有小賣部,爆穀及其他零食均有售,放映廳內的硬件設備並不差,裝修和其他迷你戲院沒有分別,座椅舒適,座位旁可以放置爆穀和汽水,值得推介。

  平價商品大本營

  在旺角購物,通菜街(俗稱女人街)和花園街(俗稱波鞋街)乃必去之處。女人街是買平價衣服和特色手信的熱點,附近亦有重新裝修的商場,有名牌時裝店,也有小型時裝店等等。若要「掃街」享受香港地道美食,旺角一定能滿足大家需要,每間小食店逢周末都有本地人或遊客大排長龍。女人街這個露天市集擁有逾百個攤子,花店擺放朵朵嬌艷欲滴的各式鮮花,單是賞花已是賞心樂事。花園街是香港油尖旺區的一條富有特色的街道,位於九龍旺角東部,北至界限街,南至登打士街,與通菜街及洗衣街等街道平行。旺角道至太子道西一段為排檔區,售賣成衣、蔬菜和水果等。成衣店有很多沒有裝潢,衣服用衣架掛上,亦有一大堆更平價衣服任揀。如今多了新進駐的店舖,多由年輕人創業,簡單裝修並且會售賣韓國出產的衣服,有些沒有來源地,店主坦白說不過百多元的衣服,他們是根據韓國款式再自家設計和鏠製,同樣吸引大批女士購買。店主說女士們愛款式多,價錢不用太貴,貨如輪轉,很適合來這裏的客人。另有一間專賣各地衣服和鞋,貴的有過千元,平的七十元已有交易,有些店的衣服更是全場五十元,甚至十元。今日花園街還多了美甲店和專賣日式家品的店舖。

  來旺角尋寶最重要有耐性,其中衣服如要穿得如大牌子般,只需二三百元加上適當配搭便有差不多的效果。逛完花園街,可到位於彌敦道及太子道西交界的聯合廣場逛逛,內裏時裝店主要售賣韓國衣服和化妝品,可令人滿載而歸。

  香港貧富懸殊狀況暫時無法改變,但可以改變自己心態,選擇平價戲院看戲,揀選平價服裝,「掃街」吃平價東西。有質素的生活源於心靈富足,而非全由金錢控制。

  下期「城市地圖」二月九日刊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