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司法淪藍綠政治惡鬥工具\朱穗怡

時間:2017-12-02 03:15:52來源:大公網

  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因涉及「三中案」,日前接受台北地方檢察署長達14.5小時的偵訊,在島內政壇掀起陣陣漣漪。可能有人認為,這正正彰顯了台灣是「法治社會」,即使是卸任領導人,如果捲入司法案件,都無法逃避檢察機關的調查。不可否認,司法制度固然能儆惡懲奸,但倘若遭人濫用,恐會變成報復打擊異己的工具。「三中案」早於三年前以「查無不法事證」宣布全案偵結,但去年民進黨上台後對國民黨黨產窮追猛打,而牽涉國民黨黨產的「三中案」自然成為綠營的「眼中釘、肉中刺」。台北地檢署今年8月以接獲檢舉為由,重新調查這起已有定論的陳年舊案,甚至還對馬進行了「馬拉松式」詢問,難怪被批評「疲勞訊問」、「政治追殺」。

  所謂「三中案」案緣於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期間,於2005年修正「廣電法」,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國民黨於是出售旗下中視、中廣和中影(「三中」)等三家媒體,但民進黨質疑國民黨將價值逾新台幣152億元的「三中」股權,以40億元賣給其他公司,認為這是假交易。時任民進黨主席游錫堃等人告發國民黨涉嫌背信、侵佔、洗錢。2006年查黑中心(2007年改組為特偵組)立案調查,歷經八年偵查,調閱相關股權交易文件、財報資料、相關帳戶明細及股東董事會議紀錄等資料,並傳喚近百名證人後,於2014年宣布因查無不法事證而全案簽結。民進黨雖然對檢察機關的調查結果耿耿於懷,但馬英九在2008年大選中勝選,成為台灣領導人,擁有刑事豁免權,才不得不作罷。

  去年民進黨贏得「總統」選舉和「立委」選舉,「520」上台後獨攬行政、立法大權,隨即成立「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黨產會)」,劍指國民黨龐大的資產,意在切斷國民黨的財源,削弱其競爭力。「三中案」在此時重啟調查,絕非「空穴來風」。台媒指出,檢察機關為釐清案情傳詢馬英九,本無可厚非,但相較當年特偵組調查「國務機要費案」,在掌握確鑿罪證後傳詢陳水扁,整個過程約7小時,詢後扁也立即被捕,但這次檢察機關僅以「有人告發侵佔黨產」就詢問了馬英九近15個小時,恐有失公允。

  其實,「三中案」不過是卸任後的馬英九眾多纏身官司中的一件。這當中不少案件是泛綠人士告發和檢舉的。當年陳水扁因貪污淪為階下囚後,深綠人士就揚言「馬英九卸任後,要他跑法院」。果然,馬英九在接受檢方近15個小時詢問前一天,因泄密案二審而出庭。島內輿論慨嘆,綠營人士以濫訟的做法羞辱馬英九,殊不知其實是在羞辱台灣、羞辱司法,也在羞辱綠營自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