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973年陸水其冒險自美國給家鄉寄出第一封信。圖為陸水其(右)回家探親時與同鄉合影 受訪者供圖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950年3月16日,江蘇海門市雙合村的87名村民做夢也沒想到,那一天出海捕文蛤竟會被國民黨官兵挾持到台灣「充軍」,從此與親人天各一方。直至1987年11月兩岸開放探親,部分被擄的雙合村村民才得以回鄉與家人團聚。當年被劫走時還是壯實青年,重返故鄉時已是兩鬢斑白。雙合村悲歡離合的故事是兩岸隔絕近四十年、無數家庭骨肉分離的悲慘歷史的縮影,也讓人深深體悟到兩岸和平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大公報記者 陳 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但東南沿海一些島嶼仍被國民黨軍隊控制。當時敗退到台灣的國民黨決意「反攻大陸」,於是常在大陸沿海劫走漁民以補充兵力。1950年3月15日,江蘇省海門地區雙合村組織了103人的船隊出海捕撈文蛤。這竟是雙合村噩運的開始。
一家四兄弟全被擄
據當年遇劫的陸保洪回憶,他們計劃第一天在東灶港下錨,次日抵達霧南山,「那裏沙灘上文蛤比較多」。不料,16日傍晚,從東邊過來幾條大蓬船,「一靠近漁船,大船上的人就開槍」,村民們嚇懵了,誰都不敢動。陸保洪說,大船上的人手持輕機槍,跳到漁船上見人就打,並把大家往大船上驅趕。那時陸保洪剛滿18歲,弟弟也一同出海。他覺得苗頭不對,用盡力氣將弟弟推回漁船,為此被船篙戳傷,後來傷口雖愈合,但長年隱隱作痛。而最痛的還是,那一天竟是他與弟弟的永別。陸保洪在1988年首次回鄉時,才知道弟弟已去世10年。
當天一同出海的103人中,87名青壯年全部被關進大船船艙,剩下年紀大的被放了回去。逃過一劫的村民慌忙返航回村報告這一突如其來的災難。雙合村數十個家庭瞬間支離破碎。雙合村村民陸志豪說,當年父親四兄弟全部被擄,爺爺奶奶一下子失去了四個兒子。那時陸志豪才剛出生7個月,他後來聽親人回憶說,母親得知父親失蹤的消息後哭天喊地、非常悽慘,靠着拚命紡紗織布維持生計。
美國來信響驚雷
然而,到底是什麼人劫走了親人?雙合村的村民一片茫然,只猜測是「海匪」行兇。其實,那被擄的87人是被運往台灣,接受嚴酷的新兵訓練,然後派往金門島駐防。1954年9月3日,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兩名來自雙合村的士兵不幸葬身炮火。其他存活下來的雙合村村民知道返家無望,只好在隆隆的炮聲和對大陸親人無限的思念中掙扎度日。
1973年,一封來自美國的神秘信件在雙合村「一石激起千重浪」。原來這是當年被劫持的87名雙合村村民裏年紀最小的陸水其急切「找家」的投石問路之信。被擄那年,陸水其才15歲。他的四弟陸金岐今年63歲,大哥失蹤時,他還沒出生。他說,「那信封上寫的地址是英文,只有收件人父親陸貴元、二哥陸其林的名字是中文」,「大哥是按照以前的地址寫的」,地址寫着「南通如東陸家車路」,在南通輾轉了3個月後才收到。
陸金岐說,當年的郵遞員為找到信封上的人想盡了辦法。他還記得,那天是星期天,郵遞員擺渡過河,來到村裏,問河邊的村民「陸家車路在什麼地方?」陸金岐說,「他問的這個人恰好是我的堂姐。堂姐答:『河北往東就到了』。郵遞員又問:『你認識不認識陸貴元、陸其林?』堂姐就說,『這是我叔叔、哥哥』」。
「信封上的英語大家都不認識,於是請來包場鎮上的學校英語老師翻譯」,陸金岐說,「在公社和大隊幹部的允許下,這封信被拆開,信中陸水其說自己已從國民黨軍隊退役,正在遠洋輪船上工作,停靠美國時寄出此信。陸水其還詢問家鄉的情況,並讓家中回信寄到指定地點。」寥寥數語,飽含沉重鄉愁。
這封信猶如平地驚雷,轟動全村。陸金岐說,「全村70幾戶人家通通來了,擠到我家裏來打聽親人的消息。家門口田裏的菜全部被踩爛。」
經港轉郵持續13年
時隔23年,知道失蹤的親人們都在台灣,雙合村不再平靜。然而,那時大陸與台灣仍處於對峙狀態,兩岸「老死不相往來」。陸金岐說,那時台灣方面將與大陸通信視作「通匪」,陸水其因寄往家鄉的這一封信被台灣方面發現,「在台灣坐了3個月牢。」後來,陸水其想偷偷回大陸,又被台灣方面關了3個月。但一灣淺淺的海峽阻隔不了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雙合村的村民們四處奔波、費盡周折,終於建立起一條秘密郵路,迫不及待地與親人聯絡。
此後,一封封家書通過在香港定居的同鄉轉寄台灣。台灣親人的思鄉之情也沿此渠道源源傳遞回村。村民姜雲芳說,「那個時候,寄信與收信都是地下工作」。這條從香港中轉的秘密郵路持續了13年,直至1987年兩岸開啟民間交流。
據聯合村村委會主任施懷棟介紹,雙合村先後有12位台灣老兵回家定居。至2013年,這12位老人已全部離世。3位在台灣辭世的雙合村老兵,家人按其「葉落歸根」的遺願,將骨灰送回家鄉入土安葬。村子北面的墓地裏,當年被擄的其中14名台灣老兵的墳墓無一例外地全部朝向令他們在半個世紀裏朝思暮想、魂牽夢縈的雙合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