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漫談內地大女主劇

時間:2017-10-08 03:15:35來源:大公網

  圖:《那年花開月正圓》以清末民初陝西女富商為原型,演繹寡婦周瑩跌宕人生\福斯傳媒集團供圖

  《甄嬛傳》、《武則天》、《羋月傳》、《錦繡未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以及今天在內地東方衛視、江蘇衛視播出大結局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即使閣下不是煲劇達人,相信或多或少都會煲過這些「大女主劇」。顧名思義,「大女主劇」主人公一定是位女強人,往往生逢亂世,從異常悽慘之境直達權力巔峰,成為人生贏家。為何這類劇集如此火爆?觀眾又為何屢屢買單?今期就讓筆者一一道來。\劉毅

  距離年尾,尚餘八十多日,除卻去年熱播「大女主劇」之外,從今年初開播的《孤芳不自賞》、《大唐榮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年中播出《楚喬傳》、《秦時麗人明月心》、《醉玲瓏》,以及正在熱播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加上已經排上內地電視劇播放列表或正在拍攝的《如懿傳》、《嬴天下》、《獨步天下》、《獨孤天下》、《將軍在上》、《扶搖》等,「大女主劇」可謂佔盡內地電視劇市場半壁江山。其中部分劇集更在香港播出時取得不俗收視。

  女性觀眾成為主流

  自內地劇《甄嬛傳》熱播以來,近年「大女主劇」逐漸成為主流。相比較其他類型電視劇,此新類型電視劇從架構而言,言情已非其核心故事內核,而是聚焦於一個女性的成長,女人從從屬地位一躍成為可以主導自己人生的女強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其一在於隨着時代發展,女性意識覺醒,有自己的事業,注重個體感受,逐漸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佔據越來越重要地位,更成為電視劇觀眾的中堅力量。

  「大女主劇」中的女主角,或如《羋月傳》一般擁有堅韌魄力;或如范冰冰版《武則天》成為地位尊貴、手握生殺大權的女皇;或如《錦繡未央》成長路坎坷不斷終成一代太后;或如《楚喬傳》可以憑一己之力橫掃千軍萬馬的女將軍;或如《醉玲瓏》是一個可以左右一國命運的女巫;或如《那年花開月正圓》從一介江湖賣藝小女子成長為富甲一方的女富豪;又或《將軍在上》是拯救宋朝國運的巾幗英雄。林林總總,不勝枚舉,她們的共同點在於,擁有可與男人相抗衡的力量及能力,最後都能獲得至高無上的權力、至死不渝的愛情、富可敵國的財富。

  這樣的人物設定符合現代女性心理訴求,觀眾煲劇時,可產生強烈代入感。然而不論是宮廷成長類「大女主劇」,抑或是亂世成長類「大女主劇」,多還是同一個老舊套路──成功女人的背後有一群優秀男人對她愛的奉獻,否則她根本無法逆襲人生。男性變得好似《我的前半生》中的賀涵,成為女主角的領路人、人生啟蒙師,並多次拯救女主於危難關頭。

  從二○一一年的《甄嬛傳》開始,再到之後的范冰冰版《武則天》、《羋月傳》、《錦繡未央》、《大唐榮耀》、《秦時麗人明月心》、《如懿傳》,一眾娘娘們「你方唱罷我登場。」然而這些兼備美貌、無甚心機的女性,甚至讓人奇怪,她們如何在陰謀詭譎的後宮中存活?即使是武則天這樣的千古女帝,也在《武則天》中被塑造成一個不諳人事、單純、善良、追求情愛的女子,與李世民談了六十集戀愛,餘下的三十多集則陷入與李治的情感糾葛,只在尾聲部分,編劇以寥寥幾筆彰顯了一下她處理李唐王室叛亂時的狠辣,觀眾幾乎尋覓不到作為一代女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和氣魄。

  主角情緣始於童年

  另一部以大唐代宗皇后沈氏為原型的《大唐榮耀》更是一部雖涉及大唐權謀,卻主要講沈珍珠與李俶之間生死相依的愛情故事。從童年時的李俶救了沈珍珠開始鋪排二人情緣,後者因在童年時被男主角搭救,發誓一定要嫁給當時救她性命的小男孩,卻陰差陽錯下成為了廣平王李俶王妃,到頭來卻發現自己辛苦尋找的愛人正是眼前這位廣平王。此外,《秦時麗人明月心》中男女主角結緣方式也是相識於童年,只不過對童年記憶念念不忘、誓要找回故人的換成了男主角嬴政。筆者想來,這樣的設定屢被編劇採納,恰道出每個人心中那份「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戀愛期許—茫茫人海,生活本就不易,而自己辛苦尋覓的真愛卻近在咫尺,這該是怎樣一個柔情世界呵!

  孫儷主演《羋月傳》開播時,觀眾也翹首以待,不知編劇會如何塑造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但煲劇之後,也難免意興闌珊,羋月的成長路線,也離不開三個有才、有權、有勢男人的保駕護航。也難怪會有評論人發出:「我們對女性掌權者的想像總是如此貧乏」的論調。或許有人會說,「大女主劇」的女強人們生活在遙遠的古代,本就是男尊女卑,不依附男性根本無法取得成功。然而筆者卻認為,正是她們生活在古代,才不應僅靠男人的垂愛逆轉命運,因為現實不可能如劇中那般,每一個女性都是「萬人迷」,每一個男子都能對她們死心塌地、不計回報地付出,還多番「英雄救美」,很多時候,女人都要獨自面對殘酷境況。這令筆者想到一九九五年劉曉慶版《武則天》,面對李世民、李治對自己的猜忌和防範,武則天多次依靠自己的膽識才能化險為夷。

  今年熱播的幾套「大女主劇」除卻依然偏愛後宮爭鬥之外,亦有大女主的亂世成長劇,譬如趙麗穎主演《楚喬傳》,故事發生在南北朝時期,身為女奴的楚喬崛起為胸懷天下的秀麗王。楚喬內心不依附任何男人,充滿現代女性意識,愛主持公道,多次救朋友於水火,痛恨統治者視人命如草芥和社會不公。然而這樣具有魅力的女性角色設定,其成功路徑依然趨向理想化,作為女奴的她,若非幾位權貴子弟對她的愛慕,只會跟她的幾位姐妹一般被殘忍殺死。縱然她內心不想依附任何人,但編劇還是將楚喬設定成了「萬人迷」,宇文玥等一眾皇室男性都為她傾心,甚至是極度潔癖、不可一世的南梁太子蕭策,第一次遇到楚喬,便一見鍾情,不論被楚喬如何打罵,也只愛楚喬,實在讓人「嘆為觀止」。

  這也是該類劇集的另一個特質,劇中的女主角總會有三個以上男性的傾心愛慕,《羋月傳》自不必說,就連孫儷主演《那年花開月正圓》裏,女主角周瑩也令吳家少爺吳聘、沈家公子沈星移、陝西官員趙白石、新疆商人圖爾丹、夥計王世均對其心生愛慕。愛慕女主角的男人不僅多,且縱然他們是怎樣的帝王將相,富家公子哥,均是「只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方式愛慕着女主角,《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夜華太子,四海八荒只愛白淺一人,會帶孩子會做飯,為其歷劫遭雷劈;《大唐榮耀》中的男二號安慶緒,即使明知沈珍珠愛的並非自己,也能放棄皇位,深入亂軍之中,被亂刀砍死也不後悔愛女主一世;《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沈星移是眾人眼中的「公子哥」,多次遭遇生死關頭,卻也愛周瑩至死不渝,甚至明知對方不接受自己,也寧願飛蛾撲火般傾其所有。

  上演多番英雄救美

  除卻對愛情的勾勒,此類劇集另一個特色在於女主角的不凡命格,《羋月傳》中的羋月從降生前就被預言為「霸星」;《錦繡未央》女主角李未央初生時就被預言有龍鳳之眼,貴不可言;《醉玲瓏》女主角鳳卿塵,也有出任聖巫女的人生軌跡;在《獨孤天下》曝光預告片中,女主角更有「得獨孤女者得天下」的非凡命格。截至目前為止最有市井氣的當屬《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民國陝西女富商周瑩。劇集開篇,周瑩和養父周老四在街頭雜耍賣藝,行為粗鄙,如提壺飲水,蹲在櫈子上,走路大大咧咧,說話粗聲大氣。還多次被人提醒:「作為少奶奶,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即使家道中落,也要有吳家少奶奶的做派。」周瑩自己也意識到自身局限性,譬如面對公公的「軍需案」案情,她向趙白石直言:「只可惜我是個女的,不能親身去追查。」

  誠然,周瑩不理會民國時代社會世俗對女性的約束,也不需要仰仗男人才能生活。劇中有一個情節是已經成為寡婦的周瑩,在棉花地與趙白石對話,趙白石又想勸周瑩做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少奶奶,周瑩遂反唇相譏:「吳家東院只有我和寡母兩人,我不出來幹活,如何生活?我知道你又要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觀點,可我現在還不想死。」當筆者終於看到女性對自我價值的反思及向時代的抗衡時,劇中卻接連上演「英雄救美」橋段,粥棚坍塌,周瑩險被砸,吳聘捨命相救;周瑩被沉塘,沈星移現身搭救;周瑩被土匪綁架,雖靠智慧與土匪頭子周旋,最終還是趙白石領兵趕來解圍……

  興許有觀眾會說,增加女主角感情線,多次上演「公主騎士」戲碼均是拓展劇情的需要,筆者也不認為男性不可以拯救女主角,然而常言道「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類似情節,多次出現在頻繁播出的「大女主劇」中,只會讓觀眾產生疲態。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內地劇《渴望》、九十年代末台劇《小丈夫妻大姐》中的賢妻良母,再到如今的大女人,電視劇流行類型,本就折射時代變遷,以及女性價值觀的改變,然而現今的「大女主劇」不論多麼標榜女權,甚至是女尊男卑,角色錯位,都依然遵循「女人只要有美貌,就有優秀男人拯救」、「女人通過美貌征服男人,繼而才能征服世界」、「女人自身也對權力無甚興趣,她們最緊張的還是愛情」等套路。為何我們對大時代女強人的想像如此匱乏?值得深思。筆者希望日後的「大女主劇」能更多體現對於時代的折射和思考,以及延展女性角色趨向多元化發展。

  (下期「全民煲劇」將於十月二十二日刊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