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去年,內地網劇《太子妃升職記》紅爆網絡,上演「逆襲」好戲/網絡圖片
改編自同名四格漫畫,日本亞馬遜自製自播,不依靠任何電視平台,純靠口碑走紅,這就是《東京女子圖鑑》的傳奇背景。雖然每集只有二十至三十分鐘,可整整十一集看下來,無論拍攝手法、專業程度,甚至是演員和導演的水準,都絲毫不輸電視劇對手。倘若放在十年前,一部單純依靠網絡播出的短劇,可以大熱到如此地步,應該是天方夜譚吧。
只是,我們都沒有意識到,在傳統播放方式受限,新媒體蓬勃發展的今天,網劇早已融入了主流。那部叫好又叫座的《深夜食堂》,從第四季開始出品和發行就都歸為美國網絡流媒體服務商Netflix,而這家公司,就是用《紙牌屋》創造收視神話,實現了劇集從台到網的華麗轉身。在中國,從耳熟能詳的《太子妃升職記》、《盜墓筆記》等劇開始,各大網絡視頻公司就搶灘了電視劇市場的半壁江山,數據統計,僅在去年就有多部網劇的播放量超過十億,很多甚至反向輸出給電視台,上演「逆襲」好戲。
為什麼有如此魔力?看過之後不難發現,作為新興劇的表現形式,網劇跟傳統電視劇相比明顯有更大的發揮空間,這就意味着不論編劇還是製作方,都更有自由,更用心打造。觀眾群體年輕化的定位,讓社交媒體的宣傳轉發成為低成本、高回報的推廣渠道。同時因為不受題材限制,對很多禁忌話題的表達形式也更為直觀。跟中國不同的是,日本的網劇並不依賴於新鮮面孔,在陣容規模上同電視劇旗鼓相當,就連家喻戶曉的男神小栗旬也曾出演網劇《代價》。《東京女子圖鑑》的編劇就表示,正因為是網上播放,沒有賣座要求的壓力,所以才能夠自由表達,貼近赤裸裸的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