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尼警封台「代表處」強驅人員

時間:2017-07-02 03:15:54來源:大公網

  圖:台當局外事部門1日提出「反制」措施,要求位於台北世貿一館的尼日利亞駐台辦事處遷離台北市/中央社

  繼月前尼日利亞等五國要求台灣設在其境內的辦事處改名後,6月30日尼日利亞政府派遣警察封鎖台當局駐尼日利亞代表處,並強制驅離台方駐處人員。專家指出,一系列針對台「辦事處」更名、撤牌等舉動,顯示出國際社會上很難有「台獨」的生存空間,如台灣當局繼續一意孤行,「被斷交」、「被撤處」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多。/大公報記者譚笑北京報道

  據台媒報道,當地時間6月30日尼日利亞政府派遣25名武裝警察,將台當局駐尼日利亞代表處封鎖,並強制驅離台方駐尼代表處人員,台當局人員在抗議無效後,已暫時離開辦公室。

  今年1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對尼日利亞進行訪問,訪尼期間,兩國外長簽署了關於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聯合聲明。而尼日利亞政府還採取強制措施,嚴令台灣駐尼機構摘牌更名、遷出首都、削權減人,尼日利亞還主動做出「不和台灣發生任何官方關係,不進行任何官方往來」兩個承諾。

  台「反制」要尼機構遷離台北

  尼外長奧尼亞馬曾表示,尼撤回視台灣為國家的所有外交關係,台灣將不再享有任何權利,因為它不是一個在國際法上被承認的國家。

  台當局外事部門就事件嚴正抗議,並祭出相應的「反制」動作,將要求尼日利亞駐台商務辦事處遷離台北市。

  大陸台灣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褚靜濤指出,近期發生的巴拿馬與台「斷交」事件和包括尼日利亞在內的台「非邦交國」一系列針對台「辦事處」更名、撤牌等舉動都顯示出,國際社會上很難有「台獨」的生存空間。

  對於台媒稱台灣被「排擠」一說,褚靜濤予以否定。他說,尼日利亞政府所為完全合乎國際上普遍奉行的一個中國原則的行為準則,並不存在違反國際法的情況。他指出,以「中華民國」或「台灣國」的名號意圖拓展所謂國際空間必然得不到國際社會和中國大陸的善意回應。

  與陸加強交流是大勢所趨

  究其原因,褚靜濤認為,國際社會都意識到中國的發展和穩定將會帶動國際社會形成良性互動,更有利於帶動亞非拉國家的發展。隨着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他們「心裏很清楚」與中國大陸加強交流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尼日利亞這樣的台灣「非邦交國」還是一些「邦交國」,「他們都是沒有任何條件的、主動要與大陸建立良性的互動或外交關係的。一個中國原則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形成善意的回應,國際社會需要抓住大陸經濟發展給全球帶來的機遇。」

  「反觀台灣當局並沒有穩健的措施恢復島內經濟,更沒有妥當的對策應對國際社會,如果台灣繼續一意孤行,這種『被斷交』、『被撤處』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多,台灣最後只會成為孤家寡人。」褚靜濤說。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