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半世紀前已提出科技發展流弊的史學家

時間:2017-06-27 03:15:57來源:大公網

  上月,我上香港電台的教育節目,與主持鍾漢良、何玉芬一同探討歷史在今日世界中可以發揮的功用,帶出了歷史是有趣、實用的信息。當然,講到最能發揮歷史作用的人,自然是一些學貫中西的史學大師。余英時的《文史傳統與文化重建》(北京:三聯書店,2012年),是一部史學論文集,其中有一文是作者1954年所著的舊作,深入淺出地探討了科學發展對世界帶來的流弊。

  欣賞科技發展(原文是工業文明)的人常歌頌近代史為人類進步的高峰;厭惡者則引人類日益陷於物質欲望之中而莫能自拔為深憂。這兩個極端的看法自然是從相反的方向觀察同一個結果,但顯然是過分着重了近代文化的物質方面。

  近代文化絕不能完全是物質的累積,它自有其精神的根源。最高級的人的屬性如仁愛、榮譽、正義等上的證實與培養實有賴於人自己的努力,在這裏科學家與統計學家均無所施其技。在我們今天所面臨的許多危機之中,工業文明的精神基礎之被忽視乃是很重要的一環。在未來若干世代中,工業文明的前途似乎不操縱在科學家、工程師與經濟學家之手,它依賴於我們如何在此機械化與庸俗化的世界中重新探求人格的完美。此種探求首先需要建立一種以人生情趣為中心的新經濟,不必顧及大量生產、自動化的價值。而中國文化傳統中可以在這一面貢獻未來的世界文化者,正自不少。這是每個中國人所必須具有的信念。

  作者早在60年前已從歷史角度探討科技發展帶來的最大流弊,是忽略了精神文明及人文精神。今天,我們身處人工智能興起的年代,亦正面對作者當年所關注的危機。他深信中國文化在未來,應可有助解決危機。近日,國民教育科重新受到關注。我建議,教授本科時,不妨多講一些中國傳統美德,無論對社會、對新一代的青年,皆有莫大裨益。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