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是「雙重人格」嗎?還記得,她於2012年在野時說「我是人、我反核」,不料上台後竟一改反核立場,日前決定重啟核二廠一號機,以因應夏天用電高峰。據說蔡政府也將同意重啟核三廠二號機。蔡英文自打嘴巴、違背選舉承諾,難道她「不是人」?
其實,從她執政一年來,「髮夾彎」狀況一籮筐,可謂「罄竹難書」,但反核是民進黨的圖騰之一,此改變實屬非同小可。民進黨人竟表現得理直氣壯、詭辯連連,連自己核心理念都說改就改,令人錯愕。正如島內網友所言,「沒擁有權力、不是自己人當家時滿嘴理念、滿嘴人權、民主、自由、正義,等到有權力或自己人當家,什麼理想、理念都可以拋開,原先喊得震天響的口號及激情,瞬間都可以成屁話、謊言」。
多年來島內的「反核」聲音不過是「涓涓細流」,不成氣候,但2011年日本發生核泄漏危機,福島核災區滿目瘡痍,台灣一些民眾頓成驚弓之鳥。民進黨於是利用部分民間團體的恐慌心理,整合反核力量。自此台灣的「反核」細流終於匯聚成海,聲勢日益浩大,以致2014年國民黨政府不敵民進黨和反核團體的強大壓力,決定封存「核四」。一座耗資數千億新台幣興建的重大工程說廢就廢了。
其實,不管「擁核」,還是「反核」,都是台灣社會的選擇,但問題是,如果「反核」,台灣是否已做好以其他能源替代核能的準備?否則台灣將陷於缺電的困境。這也是為何日本雖然發生核災,卻未輕言「廢核」。2016年大選期間,民進黨仍宣稱反核不會有限電危機,核四停建,台灣也不會缺電。但事實是,新電源開發不易,加上「核四」封存,台灣電量充足的好光景已經逝去。島內輿論指出,近兩年供電亮起代表限電警戒的紅燈天數日漸增多,顯示台灣供電穩定優勢正在快速崩解。
民進黨當局聲稱大力發展再生能源,以取代核能發電,並訂下「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然而,民進黨的豪言壯志受到島內主流媒體的強烈質疑。如果台灣8年後要實現非核家園,則其再生能源發電量每年增長率須達14%,但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時只有3.3%,過去幾年國民黨馬英九政府「拚了老命」才達到5.6%的增長率,不知蔡英文有何法寶能讓再生能源發電量在8年內大增3倍?
此外,民進黨在野時不斷營造「台灣即使廢核,也不會缺電,電價也不會上漲」的「美好藍圖」,但近日台當局也不得不承認「非核家園」將令電價漲一成。
面對日益高漲的用電需求,在再生能源發電還未充分發展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就貿然「廢核」,勢必對島內民生及經濟發展造成嚴重打擊。民進黨的所謂「非核家園」不過是一場大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