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兩岸服貿受阻 台創新產業發展失契機\朱穗怡

時間:2017-05-06 03:15:51來源:大公網

  多年來台灣經濟低迷,被形容為「悶經濟」,到底如何走出經濟困境?最近島內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在香港以「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為主題的演講頗發人深省。他說,台灣並不缺乏創新能力,但島內經濟規模小,不足以支撐創新產業走向國際,加之兩岸服貿協議遲遲無法在島內生效實施,也導致台灣產業失去發展機遇。

  張善政這番話值得民進黨當局好好思考。台灣屬於淺碟型經濟,對外貿易依存度高,僅靠內需無法支持產業發展,所以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時期堅持「九二共識」,兩岸在此共同政治基礎上大幅改善兩岸關係,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為台灣業界開拓大陸廣闊的市場。但民進黨蔡英文去年上台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兩岸關係,不僅導致兩岸經貿交流受阻,也使台灣經濟在區域合作中更趨邊緣化。

  張善政在演講中表示,現在不少人普遍以Google作為網上搜尋引擎,但在Google流行之前,台灣已有「番薯藤」,島內的言論分享平台PTT也比臉書(Facebook)早了20年,而在電商阿里巴巴之前,台灣也早有了PChome,但為何「番薯藤」終被Google取代、PTT的發展不如臉書、PChome無法像阿里巴巴那樣成為世界電商巨頭?主要是因為台灣經濟規模難以支持創新產業壯大。Google的搜尋成本只是「番薯藤」的四分之一,「番薯藤」如何能與Google競爭?可見,市場狹小嚴重滯礙台灣創新產業的成長和發展。

  其實,兩岸於2013年6月簽署的服務貿易協議是台灣創新產業、尤其是電子商務開拓大陸市場的最佳契機。根據服貿協議,大陸允許台企可登陸獨資設立醫院、金融、電子商務、批發零售等,這些都是大陸當時未曾對外資開放的優惠措施。尤其台灣業者可以在福建設立經營性電子商務網站,不僅服務範圍可以普及於全大陸,持股比例亦達55%,有利於台灣電子商務平台進入大陸市場。而且協議也未雨綢繆地設定了「避免負面影響條款」:受影響一方可臨時要求另一方進行磋商,並尋求方法加以解決。換言之,萬一台灣業者覺得自己利益受損,可根據該條款要求與大陸方面磋商相關事宜。然而,這樣一個處處為台灣業界着想的服貿協議竟然受到民進黨一再阻撓,以致今天仍無法在島內生效,使台灣業界錯失進一步開拓大陸市場的大好時機。

  民進黨執政後雖然也推出創新經濟發展方案,但對於制約台灣創新產業發展的市場規模問題仍是束手無策。蔡英文政府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導致兩岸關係惡化,不僅兩岸貨貿協議的商談工作中斷,台灣要與其他經濟體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也難如登天。陷入孤立化和邊緣化的台灣又怎能走出經濟困境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