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政府「去中國化」的力度較當年陳水扁政府有過之而無不及。最近蔡政府以「時間相近」為由合併舉行「2017年向先祖暨忠烈殉職人員致祭」及「中樞遙祭黃帝陵」,實際上就是取消了每年一度的「中樞遙祭黃帝陵」,而當局也證實了這一消息。民進黨陳水扁2000年首度執政後主張「一邊一國」、大搞「去中國化」,但仍保留祭黃帝陵的慣例,如今蔡英文乾脆廢除了相關活動,看來,民進黨當局不僅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似乎連自己是中華民族也不承認了。多年來島內民調都顯示,逾八成台灣民眾認為自己屬於中華民族。蔡政府取消祭黃帝陵,根本就是逆主流民意而行。
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清明時節在黃帝陵公祭軒轅黃帝是中華兒女「溯源、尋根、鑄魂」的傳統盛事。每年清明時節,兩岸都會舉辦祭拜黃帝陵的活動。
在島內,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後仍保持這一傳統,由「內政部」主辦,在台北市「國民革命忠烈祠」舉行遙祭儀式。後來李登輝、陳水扁時代都沿襲此慣例。直至2009年馬英九一改過去由「內政部長」代表主祭的慣例,親自主持遙祭典禮,也成為1949年後第一位主持遙祭黃帝陵典禮的台灣當局領導人,以顯示台灣和大陸在文化、歷史上同根同源、兩岸一家的關係。
然而,不論在朝或在野,民進黨人對遙祭黃帝陵的活動都表示極力反對。曾有民進黨立委提案取逍遙祭活動,說「台灣不應祭拜中國的圖騰」,「獨派」亦叫囂「台灣人的祖先原住民,不是黃帝」。去年「520」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後即進行一系列「去孫化」、「去蔣化」等「去中國化」行徑,取逍遙祭黃帝陵並不讓人意外。不過,此舉頗有不承認台灣人是中華民族的意味,企圖從血緣、文緣進一步切割台灣與大陸的關係,令人憂慮。
島內曾有人認為,民進黨雖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但起碼認同中華民族,民共仍有「共同認知的基礎」,甚至有學者提出,若蔡英文可在重要場合表明「兩岸同屬一個中華民族」,大陸方面應將此視為台當局釋出的重大善意。但蔡英文如今把所謂「民共唯一的共同認知」都去掉了,連祖先都不要了,顯然是要進行比陳水扁政府更徹底、更全面的「去中國化」運動。
從廢除課綱微調、取逍遙祭南京中山陵、拆除「故宮南院」十二生肖獸首、不紀念光復節和孫中山誕辰150周年、拆除蔣介石銅像、中正紀念堂停售蔣氏公仔,到最近取逍遙祭黃帝陵,只要是與大陸政治歷史有關、只要是與中華文化扯上關係,蔡英文政府都要除之而後快。民進黨當局如火如荼地進行「文化台獨」,談何改善兩岸關係?談何推動兩岸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