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何溢誠:陳德銘博鰲一席話不可等閒視之

時間:2017-03-26 16:15:18來源:大公網

  文/何溢誠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在參加博鰲論壇時說,他很想去台北和金門,但不能作為一個「外國人」去,應該是「以一個國家的兩個還分治着的機構授權代表的身份訪台」。筆者認為,陳德銘的這席談話不可等閒視之。望文生義,陳德銘言下之意,似乎是在「一個國家」的前提和原則下,大陸有間接承認「兩岸分治」的現狀事實的可能性,從馬英九的「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進階到「互不否認主權,互相承認治權」。

  這也與洪秀柱於去年國民黨全代會上主導通過的「和平政綱」相得益彰,即「在『中華民國』憲法基礎上深化『九二共識』,積極探討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扮演推動兩岸和平制度角色」。其主張,在「中華民國憲法」基礎上,兩岸「分治不分裂」,是兩岸洽簽和平協定的政治安排。

  在「習洪會」閉門會議裡,亦獲大陸正面回應,認同國民黨所提的「和平政綱」,並表示雙方可就此進行研究探討。陳德銘的說法,顯示大陸提到進行研究,並非紙上畫畫、牆上掛掛,而是與時俱進,盱衡兩岸關係變化,伺機出台具體政策宣示。

  雙邊擬洽簽和平協議,需有簽約主體即政治實體,早在1991年李登輝主政時期,即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已不再將大陸視為「叛亂團體」,而是定位為「實際控制大陸地區的敵對政權」,而大陸雖然寄希望於台灣當局與台灣人民,但兩岸迄今仍未終止敵對狀態。

  台灣當局這一稱謂其實已隱含分治意味,但大陸從未對此正式表述。合理解釋是,大陸擔心承認分治將導致出現「一邊一國」或「一中一台」難以收拾的困境。這次陳德銘刻意提出「一個國家」而不是「一個中國」,也是為避免被民進黨政府把「一個中國」理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照「中華民國」又引申出「特殊國與國關係」和「兩國論」。

  解析「一中憲法」架構下的「一國兩區」,實際操作型定義應該是「一國兩府」,彼此主權重疊共享,治權各自統理。陳德銘的說法、洪秀柱的主張,皆符合目前兩岸政治現實,各有「當局」,身當其事者及其單位組織,在「分治不分裂」的政治基礎上,共謀和平發展,企及終極統一,但這並非一朝一夕,也非一蹴可幾,兩岸由經濟整合到政治統合之間,需要文化融合,達成十四億、兩千三百萬同胞三觀較為一致的意識形態,彼此心靈契合,才能由「天然獨」變成「自然統」,循序漸進,從「兩岸一家」到「兩岸一中」最後「兩岸一國」。(作者為台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