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李施嬅聽藍海的呼喚

時間:2016-12-03 03:15:52來源:大公網

  圖:李施嬅致力推動保育海洋的信息

  隨着國際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潛水也成為旅遊的重要項目之一。近年愈來愈多藝人鍾意這個時尚玩意,紛紛潛入神秘的海底欣賞其繽紛景致,其中一個熱愛潛水的是無綫女藝員李施嬅,她認為潛水除了是旅遊項目,也有其重要而實際的作用,現時保護海洋成為全球的重要議題,潛水人士除了身體力行呼籲大眾愛護海洋,甚至幫手清理海中垃圾,遇上海難有人死傷,也可幫忙拯救傷者甚至搬運遺體,以上種種行動都為潛水這種嗜好賦予更有價值的意義。\ 文:大公報記者吳珊珊 圖:受訪者提供

  作為潛水愛好者的李施嬅,本身很喜歡海洋生物,但卻很怕海,因覺得海是完全摸不到底,也不知道裏面有什麼東西。她說:「十多歲時試過去海邊玩,突然一個浪撲來令腳下的沙也被捲走,登時失去重心,雖然自己懂游水也被嚇倒,心想如果被沖出去就大件事。」再者,受到坊間一些故事以及電影《大白鯊》的影響,令她對海更加害怕,不過愈怕海她就愈想去了解它,所以決定去學潛水克服這份恐懼,結果真的給她克服了。

  她說:「我在海中見到鯊魚會立刻衝過去,牠們真的不可怕,其實99%的鯊魚都不會襲擊人,只有三種鯊魚包括大白鯊、公牛鯊及Tiger shark(虎鯊),才會間中襲擊人。牠們也不是想吃掉你,只不過牠們好aggressive(有侵略性),而牠們的牙及嘴就像人類的手一樣,牠們好奇地咬你一啖,就像人用手拿東西一樣。雖然牠們九成不會無端端襲擊人,但如果你去搞牠,正如有人搞你,你都會推開他啦,所以我不會去觸摸牠們,只會游近牠們。」她憶述有一次見到鯊魚在睡覺,遂游去牠身邊拍照,但不慎弄醒牠,嚇得她立刻掉頭走,幸而牠沒有向她追過來,反而遊走了,令她想跟牠合照的計劃泡湯。她笑說:「牠們大部分很膽小,不會無端端襲擊人,是我們看得太多恐怖片,誤會了牠們,甚至想殺死牠們。」

  鯊魚並不可怕

  對於人類過度捕殺導致每年有數以千萬計的鯊魚被殺,施嬅坦言,以前也覺得牠們好恐怖而無視牠們被濫殺,現在則覺得牠們好無辜,好慘,所以現在除了不吃魚翅,還要幫牠們平反,說:「人類每年殺數以千萬計鯊魚,但鯊魚真正襲擊人,一年也沒有十個,所以人類比鯊魚更恐怖。鯊魚其實不喜歡吃人類,因我們太多骨,牠們喜歡吃的是海獅,因有肥肉可以保暖,基本上,牠們不會襲擊潛水人士,多數是襲擊滑浪人士,因滑浪人士的動作似海獅、烏龜,牠們以為有食物才會咬人。」鯊魚是海洋的頂級掠食者,當牠們的數量大幅減少,就會令海洋生態系統失平衡,例如嚴重影響珊瑚礁的健康,而全球起碼一半的氧氣是來自珊瑚礁,所以捕殺鯊魚是人類自找滅亡。她說:「全球暖化也是因為海洋生態失平衡,而且情況只會愈來愈嚴重,但大家都不覺得問題已迫在眉睫。(你如何去推廣這個信息?)我都是在朋友圈內講,雖然個人能力有限,但只要多一個人不吃魚翅,尊重海洋,不用膠水樽,縱使眼前只幫到少少,但慢慢積累就會好很多。」她又會捐錢去支持環保團體,甚至身體力行去沙灘執垃圾,且每次都會將消息放上網,讓更多人看到。問到會否連魚也不吃?她說:「不會,但我會揀吃養魚,因可以繁殖,不會令牠們絕種。其實人根本吃不了太多,只是我們浪費太多了,試想想超級市場裏的貨品,很大部分都是浪費掉或被拋棄的。」

  除了鯊魚,近年魔鬼魚也因為被視為有藥用價值而被捕殺,但牠們繁殖能力低,也許快將絕種。施嬅說:「我見過魔鬼魚很多次,牠們很紳士,動作好慢,且以家庭形式生存,沒有牙齒但很漂亮,好像海洋中的大鳥,希望大家做個明智消費者。有些東西只是生意人造謠出來抬高價格,並沒有科學根據,或者有其他生物、植物有同樣作用,大家聽到資訊後應自己去搜集資料,或向醫生問清楚,不要被誤導而買買買,沒需要因此而令一種生物絕種。」

  施嬅在潛水過程中,遇過不少海中巨無霸,其中有做天九翅的鯨鯊,她嘆息道:「牠們沒有牙齒的,完全沒有攻擊性。」她認為一種生物能夠生長到幾十米長,其實好有靈性,她試過在菲律賓潛水,在早、午及下午三個時段,都見到同一條鯨鯊,並說:「牠是回來找我們,好得意,好有靈性。牠們應該在那裏住了好多年,可能有十歲甚至二十歲,所以要尊重牠們,不要打擾牠們。」施嬅表示潛水令她感到好舒服、好寧靜,她與魚類雖然共處一個海域,但大家各自忙大家的事,互不相干,並說:「我們欣賞牠,牠又不理我們,河水不犯井水,好開心。(羅慧娟曾因潛水出意外,你可會有陰影?)不會,發生意外多數是因為安全措施不足夠,知識不足夠,要潛多些,學多些,拿多些經驗。我現在已考到救生員牌(Rescue Diver),懂得救自己以及救別人。」

  海洋深不可測

  原來潛水不是講年資,是講Dive(的次數),如果你潛水十年但只有二十次Dive也不算什麼,不過施嬅潛水四年已有百多次Dive,由初級的Open Water Diver可以潛13M深度,到Advanced Open Water Diver可以潛40M深度,然後就是Rescue Diver,Rescue Diver之後是Master Scuba Diver,如果有興趣向領袖階層發展,可以考Dive Master,之後再考教練牌,不過她並沒想過做教練教人,因恐壓力太大。雖然有百多次Dive已算多經驗,施嬅有時見到急流仍會害怕,因她明白到人不可能勝過海洋,所以除了小心之外,也會聽local guide(當地嚮導)的指示。她說:「每次潛水都要有local guide陪同,因我們不熟悉當地水底情況,但local guide基本上日日潛,好清楚水底情況,潛之前他們會再潛下去視察海裏的情況是否OK。只要做好安全措施,潛水的出事率並不高,但起碼要兩個人一起潛,一定要有照應。」

  施嬅表示潛水出意外好多時是因為緊張,所以一定要冷靜,如果太緊張而衝上水面就會爆肺。她記得剛在峇里考到救生員牌,有一次潛入水裏無端端吸不到氣,原來她口裏咬的膠與吸氣管分開了,令她登時害怕兼心跳加速,幸好她記得有後備吸氣管立刻拿來吸,但好像吸得不好,遂泵氣入衫以讓自己浮起,但好似不work(奏效),於是立刻捉住其他人表示有問題,但其他人說沒問題,她才明白當一個人緊張時就會胡思亂想,覺得所有事都不work,所以一定要冷靜。不過正所謂欺山莫欺水,身為陸地生物的人類在水裏始終有一定危險性,例如不要去不應去的地方或急流地區,她說:「我試過在印尼的急流地方潛水,真的控制不到自己,一下子不知被沖去哪裏,自己吸氣管吹出來的氣泡已不是向上冒,而是打側飛去,真的好驚。不過,其實應該任由自己被沖出去,到了一個位就會靜下來,但自己真的好緊張,拚命抓住珊瑚呀、石頭呀,令手套爛了手又損,甚至抓爛石頭。」

  另一次,她與一班朋友去菲律賓潛水,正當欣賞魚群游來游去之際,突然感覺不遠處有一個大影子,細看之下驚覺似是大白鯊,有些朋友遂揚手示意離開,想不到牠竟然也害怕而從側邊遊走,此時她才發現這是四、五米長的虎鯊,並說:「那一刻好害怕,因為虎鯊是暖水大白鯊,牠若要吃你一定可以,當時大家好自然聚在一起,幸好牠沒有回來。(你去潛水父母會擔心嗎?)他們超級好,知我很喜歡冒險以及體驗生活,會支持我做任何事,不給我壓力,自小我已參與很多激烈的運動,如滑雪、考電單車牌,他們已經習慣,也相信我會做足安全措施,不會亂來,最多叫我小心些。其實好多時我去潛水,他們都不知道,哈哈!」施嬅直言潛水可以減壓,她一年起碼潛兩次,就算有些地方要住在既舊又簡陋的船上,她也不介意,因為潛水這件事令她覺得好舒服,且會越明白海洋生物的生活,令她學會更多。

  除了藉潛水宣揚環保信息,施嬅也希望可以透過這個嗜好去幫助他人,說:「有一次見到一位朋友穿了一件T恤,原來他曾在南亞海嘯後參與打撈遺體,所以獲贈這件T恤。我覺得這件事好有意義、好偉大,因為尋獲遺體對其家人是無價的,如果再有這種不幸的事情發生,我也想參與幫人。雖然抱住遺體時都會害怕,但其家人一定會很感激你幫他們尋回家人,而且救人的感覺好好,所以我才去考救生員牌,因為就算有潛水員牌也不能做這件事,一定要有救生員牌才可。」雖然想幫人,施嬅也不想發生災難,而她會繼續推動保護海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