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當年上大學時,我還是用56k的速度上網,根本對上網沒有什麼興趣。近年網絡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可謂息息相關。上網已成為不少人的生活習慣,甚至是獲取資訊的主要來源。卡尼爾(胡曉姣等譯)的《思考,快與慢》(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是一部教人思考的書籍,書中提出了兩種思考模式─快思、慢想。我們可參考此兩模式,反思我們接受網絡資訊的方法。
快思是大腦中的自動思考模式。作者在書中附上一張女性的圖片(p.3),讀者在審視這位女性的臉時,往往會運用了直覺思考,根據個人的觀察對其行為進行推測。推測被觀察對象即將做出的舉動並不難,這種活動是無意識的,而且毫不費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這就是快思考的一個例子。
慢思是按部就班的思考過程。17×24這一條算式,如果不花點時間來計算,你就無法確定568是正確答案。首先,你會從記憶中重新提取讀書時學的乘法相關知識,然後加以運用。這個過程不容易,你得記住很多內容,你要知道自己算到哪一步了,知道下一步該怎做,同時還要記住已得的結果。這個計算過程是腦力工作,需要刻意、努力並且有序進行。
作者歸納出兩種思考模式的特點:快思的運行是無意識的,不怎麼費腦力、沒有感覺,完全處於自主控制狀態;慢思是將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來,並與行為、專注等主觀體驗相關聯。
本書所提出的思考模式,教懂我們應如何接觸網絡資訊。由於當前電腦和手機屏幕的圖像,實在製作得異常精美,容易令我們用了快思模式接受資訊。因此,我們如不想被網絡資訊所誤導,就應從今天開始多用慢思模式去反思這些資訊。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