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行業五光十色,很多人喜歡評論。最近有一財經人士大談港片敗象,有人爭相傳閱,看似甚有見地,其實一知半解,幾近妖言惑眾,不可不予指摘。
首先,該文作者說,香港電影經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盛世後,上一部有世界級水平的電影已是十多年前的《無間道》。即是說,近十幾年來都沒有世界級水平電影。筆者不明白他世界級水平定義。如以電影的賣座數據來說,成龍的電影在世界賣座絕對不低。若以質量來說,請問近年美國電影又有幾部達世界水平?從這先設悲觀的論點出發,可以說,上一波對世界最大影響的電影是李小龍的電影,因為掀起了功夫熱,李小龍成為國際級偶像,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之後沒有來者,所以從那時開始,港產電影「沒落」了。這種說法和那文章作者的論點一樣是片面的,李小龍電影、《無間道》或王家衛電影的影響力所及範疇,各有不同,不能比較。若論真正世界水平,王家衛的電影不算嗎?
那財經人士還說香港電影在CEPA實施後,因內地觀眾要求「低」,港片粗製濫造都可賣座,於是港人沒心機做好製作和劇本,終於「壞了招牌」。他說的現象不是沒有,而是很短暫的時期。而且十年來粗製濫造的電影人就只有那幾位,絕大部分都是認真製作的同行。筆者最近常在內地工作,很多公司都對香港同業讚不絕口,我們現時的困難反而是分身不暇。
另外,那人又說內地觀眾水平提升了,港影人「生活趨艱難」,簡直是痴人說夢。內地觀眾的確水平提高了,他們知道什麼是好作品,所以香港導演的電影票房常名列前茅。香港電影現在的問題是人才往內地跑,偌大的市場跟有限的人才不成比例,所以對香港影人需求甚殷,反而香港要開拍電影,常常找不夠人開工。
最好笑的是文章作者指,港人太忙,所以不重電影質量,只找天王主演,爛片都可在內地賣座,「封」了蝕本門。他大概不知道,其所指的天王,主演的電影連續幾部都失利,理由是他曾說的─觀眾水平提升了。電影明星和包裝只能騙人一時,港影人能繼續發展,靠的是他們的專業,所以前途很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