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教學語言須自由化

時間:2016-10-11 03:15:50來源:大公網

  圖:作者不認同當前「英中」、「中中」分流教育方法/資料圖片

  香港的大學學者在研究方面多有傑出成就,甚至有國際級水平。然而,據我所見,在學術成果及學習心得普及化方面,本地學者似略有不足。多年前,張五常教授寫的經濟學散文,深受學術界和社會大眾所追捧。張的行文流露出大師學者傲氣,惟在表達方面稍欠條理。

  中學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學好語文及其他科目。二者當中,語文是基礎,不容有失;其他科目,學生可按興趣和能力選讀,建立比較完整的知識面。就教師而言,努力目的只有一個,別無選擇,即把每科教得最好,意指培養學生對該科的終身興趣,同時讓他們掌握科目中的必要知識和應用能力。學好中文,天經地義;學好英文,因為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有較大經濟價值,因此同樣重要。

  但學校不應為強化學生的中、英語文能力,不惜削弱其他科目本身教學效益。用英語教學還是用母語教學,如果不是以各科本身教學效益立論,都是錯誤。不論學生用什麼語言或混合語言發問、討論、作答,只要對教學效益有利,便是好。有人反對課堂裏外的中英混合對白,殊不知這是正常現象。在世界上所有雙語家庭、雙語地區,雙語對白都自然存在,一點問題也沒有。

  作者不認同當前「英中」、「中中」分流教育方法。他建議,教學語言高度自由化,語文科目之外的一科目,兩文互補、三語混說,不僅最能改善各科本身教學效率,還能完全取消「英中」、「中中」的無謂標籤。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