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修訂初中中史不能再拖

時間:2016-09-30 03:16:04來源:大公網

  一拖再拖的初中中國歷史和歷史科課程修訂方案再度諮詢。到底初中中史是學透、學全,還是掌握其梗概和脈絡,為高中或進一步學習中史打好基礎?這真是永不休止的爭論,問題是,讓爭論「永不休止」,還是在爭論無可避免的情況下,不要讓修訂課程「休止」?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三國魏蜀吳,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國,遼宋夏金相並存,元明清後是民國。這是很多香港中學生熟讀的中國朝代歌。五千年國史,就只是朝代的更替?初中三年,就是這樣由盤古初開一直講下來,講到中三時急匆匆講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或者勉強說說改革開放?

  筆者對初中中史修訂的意見已在本欄詳述。今天聽聽同樣有發言權的學生怎麼說?漢華中學的中五生郭匡廷,撰文「觀今宜鑑古 無今難評古」,他是香港聯校歷史協會會長,他寫道「我們初中階段經歷的中史課程,涵括的古今分量並不均衡,學生要到中三級才能接觸到近代史,造成我們往往只能『知古』,而不能『知今』。這樣一來,對中國近代史少有認識的同學就會覺得中國歷史與自己並無切身關係,甚至認為這不過是一個只需『死記硬背』古舊史料的科目,繼而認為中史科沉悶,這實在是有違中史學習的精神呢!」

  郭匡廷支持修訂初中中史課程,「古今並重」,「因為,學生並非不想修讀中國歷史,而是更想修讀一些與自己有關、跟現代社會的發展有着密切關係的歷史。」「香港史將全面覆蓋各個朝代:由秦朝開發嶺南、將香港納入中國版圖、至近代港英政府施政乃至是香港回歸等亦包含在內。這樣全面的規劃,我認為有助學生了解中港歷史發展過程及互相影響之關係。另外,課程也同時增加了軍事、交通、藝術及宗教等文化史課題,確實提升了課程的趣味性,打破現行課程一直以歷朝皇帝施政為主的定律。」

  現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一年級學生的朱木根,兩年前與一批中史愛好者合組香港聯校歷史協會。他以足球為例子講述對中史修訂方案的觀感,「我想到我們的中史學習仿如一場球賽:以往的中史課程是以各朝代的治亂興衰歷史為主,換言之,射球的方向是單一的,它總是射向擅長背書、或熱愛朝代政治史的中場同學,然而旁邊許多不同專長、愛好的同學,自然無意接應或感到吃力乏味。」他提問,為什麼中史科不能有「藝術球」、「建築球」、「戰爭球」、「城市風貌球」、「文化球」?

  宜引入新學習方法

  談及學生學習難免講求「實用」,而中史等人文學科常被視為無「實用」價值的學科,朱木根認為不公允。因為學習中史其實可以幫助學生獲取學習「紅利」的──中史科能夠與其他學科互補不足,互相裨益。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部分,中史科可以讓學生了解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若再配合生活與社會科的課程,學生進一步從不同的角度認識這段歷史。

  朱木根承認,要在中史科引入新的課題、新的學習方法,短期而言可能對教師及學生造成少許挑戰,但長遠而言可以解決現時不少學習問題,並使學生有更大的得着。

  誠哉斯言,這是學生心聲。教育界與其空言「一切為了學生」,而讓一個中史課程二十年原封不動而師生都不死不活,為什麼不能允許增加近現代史的學習?再者,學中史,只能限於課堂、書本?學校圖書館、學校活動,就不能作出有效的配套支援? 

呂少群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