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分析犯罪者心理知己知彼

時間:2016-09-30 03:16:03來源:大公網

  電話騙案近年在香港屢有發生,相信不少人都曾收過這些騙徒的電話,我都接過不少於10次。騙徒往往借用中國海關、中聯辦、入境處等部門,先威嚇,再行騙。Blackbum(吳宗憲等譯)的《犯罪行為心理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年),提出了只要能有效運用方法,不少罪行是可以預防的。

  情境犯罪預防觀點的目標是通過改變犯罪人、被害人和環境之間的關係而減少實施犯罪的機會。通過環境設計預防犯罪並不是新的,鎖子的發明就是目標加固(target hardening)的一個早期例證,許多情境犯罪預防措施仍然具有注重實效的風格。最常見的環境預防形式是目標加固,即改變所認識到的收益與實施犯罪的代價之間的平衡。目標加固的例子包括在住宅中安上防夜盜警報器、在汽車上安裝防盜鎖、在機場安檢使用金屬探測儀等。

  目前,政府亦正致力運用目標加固的方式,預防電騙案的發生。在不同地方中張貼提防電騙的海報,又在電視上不斷播放廣告,提醒市民小心電騙,對減少電騙的發生,有一定的效果。不過,人們對這種犯罪預防觀點提出了一些批評。第一,目標加固的成本往往很大,但是成效可能是有限的;第二,這方法的目標往往是模糊的,並且依賴於有關犯罪決策的未經檢驗的假設;第三,使犯罪變得更加困難的措施可能導致犯罪置換(displacement),即改變犯罪活動的方式、地點。

  本書除了介紹了多種犯罪預防方法之外,更用一半篇幅分析了犯罪者的心理。如你對犯罪學有研究興趣,本書值得一讀。書中介紹了不同學派的分析角度,令讀者能從多角度認識犯罪者的心理。香港自兩年前「佔中」以來,一班激進人士已視法紀如無物,終爆發了本年年初旺角的暴亂。想知多一些他們的心理,一看本書,自會明白。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