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馬英九26日以教授身份在東吳大學進行首場演講\中央社
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26日正式回歸「馬教授」身份,當天在東吳大學發表首場演講,座無虛席,而且還同步開放網絡直播。馬英九當天講述台灣近400年來的歷史,談及「九二共識」的來龍去脈,並批「兩國論」給兩岸帶來危機。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綜合台媒報道: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今年「520」卸任後,受邀擔任東吳大學「嚴家淦法學講座教授」,首堂課26日下午登場,講題是「台灣的國際法定位」,馬英九有備而來,除詳盡說明歷史,也準備22個問題與學生交流。
東吳同步開放網絡直播
馬英九的首場講座,現場240個座位滿座,相當受歡迎,東吳大學並同步開放網絡直播,以滿足無法到現場聽講的學生的要求。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在課程開始前表示,「86000032,馬老師的教職工編號重新啟用」,能請到馬英九授課,是東吳師生福氣。
馬英九說,這是他卸任領導人、結束35年公職生涯後的學術演講,感謝東吳大學邀請。
隨後,「馬教授」從1624年歷史談到2016年,包括西班牙殖民統治北台灣、荷蘭殖民統治南台灣、明鄭統治、牡丹社事件、中法戰爭與滬尾大捷等。
其間,馬英九也談及「九二共識」的歷史:1992年10月,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在香港會談,及一系列函電後,經由口頭協商而逐漸形成的不成文默契。馬英九表示,「九二共識」對台灣有利,因可照我們的方式解釋,有了彈性。他希望現在最重要的努力,就是兩岸不管怎麼處理,都不要打仗,和平是最高價值。
針對台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曾經提出「兩國論」,馬英九批評,當時李登輝提出「兩國論」說法時,台灣外事主管部門、陸委會、新聞局長通通不知情,也為兩岸帶來很大的危機。
1分鐘決定「習馬會」互稱先生
講座上,馬英九也爆出2015年11月「習馬會」中的秘聞。他說,當初為避免官銜敏感,事前磋商會議時,1分鐘內就決定雙方不稱官銜互稱「先生」。馬英九說,自己還特別跟習先生說,在我們那邊不會亂表,沒有什麼「兩個中國」或是「台灣獨立」。
馬英九在課程後半段,與學生互動問答。有學生提問台灣未收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的邀請函,馬英九提及三年前台灣有機會赴會,並認為,「我們應該有這權利,但做事情還是要講方法的,不是我們應該有這權利就能有這權利,還是需要經過努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