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专题 > 正文

從「桃園結義」到電商破圈:廣東增城「90後」新農人的荔枝情結

時間:2022-06-17 14:15:12來源:大公網

  臨近中午,剛從廣州市增城區果場中新鮮採摘下的妃子笑被運到了何偉琪的公司裏,經過緊張的分揀、打包後,妃子笑被裝進印有「增城荔枝」特定標識的紙箱中。這是何偉琪等一批「90後」共同成立的「荔枝聯盟」統一定製的紙箱,聯盟成員都可用這種包裝設計發貨。與普通商家所賣的荔枝不同,紙箱內裝着的妃子笑最小的果也重達20g以上,妃子笑綠中透紅、果肉飽滿、口味酸甜,這是真正的增城荔枝——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應有的模樣。何偉琪預計,自己的拼多多店鋪,今年荔枝能銷500萬元以上,較去年翻一番。

  何偉琪所在的增城,屬於「超一線城市」廣州市的一個區,是全國著名的荔枝之鄉,「中國荔枝郵票」原發地。荔枝聯盟的發起,是這群「90後」為整合電商資源、拓展本地荔枝銷路、打造本土品牌所作出的努力。

  近年,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涉農電商興起,帶動了年輕人們返鄉創業的潮流。回到家鄉賣農貨,幫助家鄉打造本土的農產品品牌成了新農人們共同的心願。何偉琪、陸世澤也在2020年後回到了家鄉增城,想要將當地的拳頭產品——荔枝,通過電商平台銷售到全國各地,進一步打響增城荔枝的名頭。

  就像《三國演義》「劉關張」桃園結義一樣,2021年5月,何偉琪、陸世澤、倪澤斌等「90後」也坐到了同一張飯桌上,「結義」謀劃增城荔枝農業電商的構想。

  「老樹的糯米糍,味道真的很難忘。」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增城人,何偉琪對家鄉荔枝的品質打心眼兒裏認同:「在電商平台上,哪怕賣得貴一些,肯定也會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只是,阻力不小:傳統的果園習慣於線下的分銷渠道;不少村子快遞物流尚未暢通;市場上打着「增城荔枝」名頭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價格混亂……

  「本地的電商資源配套比較落後了。」做電商運營出身的陸世澤也有着同樣的感慨,「貨品、供應鏈、快遞,都是『硬茬兒』。」

  倪澤斌是廣東汕頭人,2010年後,便在增城定居,十分認可增城荔枝的品質。「農業電商確實是當時的風口,而本地的荔枝產品潛力十足,如果能夠抱團式地推廣銷售,前景可觀。」

  三個年輕人,搭起了荔枝聯盟的「草台班子」。緊接着,當年的荔枝銷售旺季便開始了。

  荔枝聯盟正式成立後,為打通增城地區的各種資源,何、陸、倪三人開始組團考察、遊說本地優質的果場、包材供應商以及物流企業等。在聽到「抱團取暖」「打造更好的增城荔枝」等說法後,他們也非常願意加入。「他們也厭倦了無序競爭。」何偉琪表示。

  就這樣,貨源、物流、供應鏈都被打通了,三人也各自上線了拼多多店鋪,主打增城荔枝中的桂味、糯米糍等品類。2021年恰逢難得的荔枝大年,本地荔枝產量大增、價格也更加親民,三人的荔枝一下「賣爆」了。何偉琪的拼多多店鋪,兩個單品拼單數量均為「10萬+」,僅20天左右,店鋪的GMV就達到了200萬元,「今年店鋪的GMV將奔着500萬元的目標邁進。」

  「做一個好的荔枝品牌,絕對不是打造一個店鋪爆品就完事。」陸世澤說,在茂名高州根子鎮,他們看到當地各村村口就有政府牽頭、快遞公司合作建造的集散中心,對農民從田間地頭採摘的荔枝進行收購、打包、冷藏、銷售。不僅如此,當地還經常開展一些農產種植、銷售知識的講座,電商平台的小二也會到當地進行運營分享。對農民而言,這真正打通了產銷的全流程。

  增城新農人的「三五計劃」

  拼多多發布的《2021新新農人成長報告》顯示,「新新農人」成長於移動互聯網時代,具備高學歷,懂經營懂管理,擅長整合產業上下遊等群體特點。他們積極回饋家鄉,帶動當地就業,推動農產品品牌化、標準化,已成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嶄新力量。

  近幾年來,像何偉琪一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他們通過電商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進一步打響了會理石榴、平和蜜柚、湧泉蜜橘、秭歸臍橙、洛川蘋果、賓川大蒜、鹽源丑蘋果、蒲江獼猴桃等農產區的產地品牌,呈現出「一品一星」的現象。其中不少農產品上線了拼多多「百億補貼」頻道。截至目前,累計已有近4萬款優質農貨被「百億補貼」。

  據悉,拼多多平台上的95後「新新農人」數量已從2019年的2.97萬,增長到2021年10月底的超12.6萬。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拼多多將持續加大在農產品電商培訓方面的資金、人力的投入力度,結合「新新農人」的知識結構和群體特性,建立有針對性的電商運營課程,培養更多「新新農人」。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