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AI引領科技變革,是挑戰更是機遇

時間:2024-12-13 20:21:23來源:大公網

  文 / 冼漢廸 

  人工智能正在經歷一場技術革命,從模型層的技術進展到應用層的創新,都在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2023—2024年是生成式AI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從Chat GPT發布以來,有非常重大的技術進展變化。例如,OpenAI發布的GPT-4o模型擁有非常好的多模態能力,Sora文生視頻模型讓我們非常期待未來用AI創作更多的視頻內容,GPT-o1讓我們看到了大模型非常好的推理能力,Meta開源的Llama模型為應用層的創業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模型基礎等。

  筆者從今年8月起擔任香港人工智能資助計劃委員會主席,同時也是一名大灣區的天使投資人、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和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的顧問專家,在深度參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各項活動中,深刻感受到AI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各行各業帶來的深遠影響,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和價值。接下來,筆者將從模型層、應用層分別談談對人工智能發展現狀的觀察和看法。

  模型層從海外來看,Open AI的大模型一直在飛速進步,從Chat GPT到GPT4o、GPTo1,不僅多模態能力變得非常優秀,而且模型有了非常強的邏輯推理能力。來自過去Open AI的一些核心成員創立的公司——Anthropic,推出的Claude繫列產品性能表現也緊追Open AI。Google也是這一輪生成式AI中極其重要的玩家,模型表現非常好。除了前三名的玩家之外,我們也看到馬斯克的X.AI在AI領域做了極大的投入和努力,它的Grok產品也以詼諧的口吻特點在模型產品中佔有一席之地。

  從國內來看,我們的追趕勢頭也非常的迅猛。不僅BAT、字節、華為在大模型上做了大量的研發投入,我們也看到AI新玩家各有特色,包括堅定信仰AGI的月之暗面、正統清華繫的智譜、非常早做出了很多爆款產品的MiniMax、All in醫療的百川智能、李開復老師的零一萬物、後起之秀階躍星辰、端側模型表現非常優秀的面壁智能等。

  模型層是AI行業的核心,筆者認為:

  第一,模型層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應用層能力的上限。因為模型能力的好壞會極大程度地影響AI應用的體驗,因此筆者非常期待國內的大模型能夠有更大的突破和發展。

  第二,目前的大模型主要朝着兩個方向同時發展,一是橫向發展,即往多模態方向發展,讓模型在處理圖像、語音等多種形式的能力上做到更好,類比在大腦的基礎上加上眼睛耳朵;二是縱向發展,即智商、模型表現提升。在這一方向上,目前預訓練的規模效應正在放緩,但是o1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在推理環節帶來了新規模效應的可能。

  第三,對於人才的機遇來說,筆者認為,目前的AI創業仍在上半場,上半場主要在完善基礎設施層和模型層的環節,對於這二者而言,團隊的共性是擁有天才科學家,以人才密度極高的方式進行。未來當進入到以應用層創業為主的環節,可能是以對場景有深刻理解的產品經理為核心。

  應用層是離市場最近的一環,也是在用戶需求中找到價值的關鍵領域。從A16Z發布的AI應用產品數據表現榜單來看,榜單中大多數產品來自海外,國內的產品比較亮眼的是字節跳動的一系列AI產品,例如豆包。除此之外,總體的AI應用的創業目前更多在創意工具類、助手類產品,也有一些新興的類別在興起,比如美學類和約會類。

  目前國內得到融資的項目大多還是在模型層、infra層等,應用層尚未大規模爆發。但作者預測,不久的將來創新性產品將不斷湧現,尤其是應用層領域,預計會出現顛覆性的創新,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務或遠超現有解決方案的選項,並且即將迎來爆發期,關鍵因素包括:

  一是國內的模型能力、基礎設施能力進一步提升。這能夠讓AI應用的用戶體驗非常大程度地提升。

  二是算力成本進一步降低。雖然我們看到從GPT3.5發布到現在,API的成本已經降低到了1/10,但算力成本的進一步下降會催生更多的應用出現。

  三是更多的人才下場創業。筆者認為AI應用層需要靠對場景深刻的理解的產品經理來引領。

  硬件領域的AI創新也值得關註。從AI硬件的銷量榜單來看,有兩款產品特別突出。

  Rabbit R1由華人企業家呂騁創立,呂騁過去是百度的智能家居硬件總經理,這款產品發布的時候被譽為「AI的iPhone時刻」,它的願景是改變了人與智能設備的交互方式,讓我們只通過語音對話即可實現所有交互。Rabbxit R1實現了非常好的銷售量,截至4月累計銷售量已達到了10萬台。不管目前產品實際做得是否足夠好,但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好的願景,並且讓我們看到用戶願意為了交互方式的改變買單。

  深圳機智連接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PLAUD NOTE產品,是中國AI硬件出海產品的第一名。這是一款由GPT驅動的AI智能錄音設備,提供錄音、語音轉文字和內容總結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售價169美元。通過深度AI融合解決了傳統錄音設備無法滿足的需求。該產品在眾籌平台上籌集了110萬美元,打破了同類產品的紀錄。截至2024年7月,Plaud Note登上亞馬遜暢銷榜首位,全球銷量超過10萬台,全網銷售額突破1000萬美元。

  可見,中國具備成為人工智能硬件領域關鍵力量的潛力。結合AI能力與中國的智能硬件供應鏈優勢,未來會出現大批的優秀AI硬件企業,他們可以賣向國內,也可以抓住出海機遇銷往全球。

  香港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也呈現出積極的態勢,並且擁有獨特的優勢和大量AI領域的創新人才。

  第一,香港正在全速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發展。香港特區政府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2024年《施政報告》中也多次提到了對人工智能的支持,包括設立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成立母基金,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指定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其中即包括人工智能等。目前,香港已在數碼港建成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階段設施已正式投入服務,預計最快於2026年年初將算力進一步提升至每秒浮點運算約3000千萬億次(3000P)水平,為業界提供更為強大的算力支撐。其次,特區政府在《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撥款30億元推行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也已正式實施,旨在資助本地院校、研發機構及企業等善用超算中心推動科研突破,並加強網絡及數據安全及人才培育等。此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良好的資本環境和開放的市場機制,這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和商業化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第二,香港擁有大量優秀的人工智能人才。由Aminer在2023年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創新城市500強分析報告》顯示,中國香港以86.94的創新指數位列全球人工智能創新力城市排名第11位。Aminer分析了2013-2022年間頂級人工智能領域期刊和會議的所有出版物,並從論文指數、學者指數、機構指數和國際合作指數四個維度按照權重計算,得出這一排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此外,香港擁有29名兩院院士,5所全球百強大學,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分中心,以及數碼港和科學園等園區設施,為人工智能的研究與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石。尤其廣深港科技集群,已連續4年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第二,強大的科研實力和產業協同效應將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無限可能。

  筆者深信,AI會開啟一個新的時代。更期待的是,香港的AI人才能夠抓住時代的脈搏和機遇,共同推動香港的人工智能發展,讓AI為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註入新的活力。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