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吳傑莊:落實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

時間:2021-09-07 09:54:15來源:大公網

  文/吳傑莊

  「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引了中國未來五年發展的總體方向。相比於「十三五」對香港的規劃,「十四五」首次明確提出了「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而《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更是為香港的文化發展、非遺保護以及香港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具體而實在的政策支持。這於香港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機遇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內地市場將是香港發展文化藝術產業堅實的後盾,為香港做好後勤工作。

  香港作為中西方文化交匯地,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洋溢著中西文化薈萃的氛圍。在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既能夠挖掘香港自身的文化特質,促進中華文化在香港傳承和弘揚,增強香港市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也有利於藉助香港國際化的平台,依託其國家文化窗口和交易中心的地位傳播推廣中華文化,外向輻射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十四五」規劃對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進行謀劃,在政策層面為香港文化藝術事業發展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一方面,能夠提升香港市民的文化自信,加強他們與內地民眾的情感融通,有利於挖掘、提純、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另一方面,在推動香港文化藝術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同時,能夠助力中華文化傳播,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那麼香港如何更好利用自身優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首先可以成立文化及旅遊局,以接管民政事務局藝術撥款、圖書館及博物館事務,以及商務及經濟局的旅遊事務,以及電影及創業產業事務,以制定具統籌性、前瞻性和長遠性的文化政策藍圖,促進文化藝術與商業、創新科技的融合,並尋求區域性的文化交流合作,同時部署透過更多元化手段吸引旅客、開拓香港旅遊業前景的工作,以推動文化藝術與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落實實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進一步與世界級文化機構建立緊密的夥伴關系,建議政府擴充香港境外辦事處的編制,開設文化專員崗位,專責處理與當地文化機構的聯繫事宜,並促進香港本地文化機構與其合作。政府亦應加強與藝術發展局與旅遊發展局等機構的合作,並推動文、體、旅三方面搭建合作橋樑,以進一步提升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效應。為增加戶外藝術表演場地,建議政府覓地重置啟德郵輪碼頭之啟德跑道公園,並在原址設立「海濱帳幕劇場」,融合周邊優美的海濱環境,以及與鄰近的牛池灣文娛中心、未來建成的東九文化中心、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等設施產生有機結合。而劇場定位可著力推行跨境合作與交流,透過定期舉辦戶外國際音樂節,以網上直播的形式對外宣傳,拓展本地表演藝術前景,配合大灣區發展,達致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

  將藝術與科技結合無疑是一個新的思路,為推動文化藝術產業現代化和和先進化發展,建議政府透過藝術發展局,成立跨界別的數碼文化交流平台,為藝術界與科技界建立全面的資訊網絡,結合「官產學研」力量,提供分享、統籌、配對及推廣功能。短期而言,能夠解決藝術科技網路平台匱乏及覆蓋面狹窄的問題;長遠而言,期望促進藝術界與數碼技術的交流合作及融合發展。同時可以撥款予大專院校,開設教授應用藝術創新科技的深造課程,鼓勵修讀文化藝術本科課程者長遠向相關方向發展。長遠而言,政府亦可撥款成立藝術科技研發中心,持續推進藝術科技發展;建議政府藉鑒韓國的做法,制定類似「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 的未來發展藍圖及綱領性檔,並透過現行的跨部門藝術科技專責小組,進一步鼓勵創科業界與文化界廣泛合作,產生協同效應。

  藉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天然位置優勢,加上「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強有力的政策給予香港在文化藝術交流方面的全新定位,這不但能令香港進一步發揮優勢助力國家提升文化軟實力,也能帶動香港文化藝術產業發展。在香港各界共同努力下,定能更好地發揮獨特優勢,向全世界傳播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講好中國故事。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委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