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正式拉開了帷幕。然而,在提名期展開前夕,部分海外媒體以所謂「祝福名單」、「特殊待遇」為由頭,大肆編造「中央干預特區選舉」的謬論,試圖再一次向立法會選舉「潑髒水」。這些抹黑言論看似關注香港,實際上是與之前反中亂港勢力破壞選舉、挑戰中央全面管治權的惡行同出一轍。對此,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表「港澳平」文章,駁斥謬論,發出警告,以正視聽。
有力反擊抹黑謬論
中央和特區政府對破壞選舉的相關言行畫紅線,亮劍警告,是對香港民主實踐的一種保護和支持。在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我們越需要有能力、有擔當的愛國愛港者們「上位」,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結構性轉型出謀劃策。筆者作為選舉委員會的委員,對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的立法會選舉運作,感觸頗深,面對這些抹黑立法會選舉的言論,更是有一些話語不吐不快。
第一,立法會選舉從來都不是一場「內定」的遊戲。近日來,筆者不斷收到有意參選的參選人的提名要求,並與他們進行交流和接觸,全面地了解他們對服務香港社會的熱情和經驗,對於他們的政綱和過往言行立場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把握。參選人們積極尋求提名,並對自身的服務理念進行了深刻的闡釋,而選委會委員客觀考察和打分,這一行為本質上就是在對一些「內定」言論的有力反擊。
其次,對立法會選舉制度和香港民主實踐的抹黑實際上是對選民權力和責任的一次「輿論操縱」。在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的立法會是以愛國愛港為核心、以能力考核為經緯的選拔,香港市民尤其是合資格的選民是有責任參與到香港美好未來的民主建設之中。而那些充滿着誤導性言論,實際上是將選舉政治化、陰謀化,試圖左右選民的判斷,從而達到干擾正常政治秩序的目的。
最後,筆者認為,相較揣測「誰上誰下」,我們更應該關心參選人是憑藉怎麼樣的能力和政綱而被選上的,香港未來的社會發展需要什麼樣的專業人才,香港社會還有什麼樣的民生問題亟待解決。新面孔的出現證明香港是一個具有政治活力的城市,也說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參與到社會事務的管理之中。承上啟下、新陳代謝、推陳出新永遠是一個社會民主進步的標誌。既然「內定」是無中生有,那我們何嘗不應該要集中注意力,對這些年輕面孔和他們的政綱給予實踐的機會和平台,進而對他們的成績和表現實施公允的考核。
市民要珍惜手中選票
真正的民主是民心所歸的選擇。在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立法會選舉是符合當下香港高質量發展的民主政治生態,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立場的正確性。那些以惡意抹黑的方式來詆毀香港選舉、「哀嘆」香港民主落寞無非是反中亂港勢力的一次無力「叫囂」和「假把式」。作為第八屆立法會選舉的參與者,筆者呼籲更多的香港市民和社會人士走出來,表達清晰主張,積極考察參選人,珍惜手中的選票,為自己為香港投出一個真心實意的民主未來。
安徽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僑聯委員、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