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九三閱兵的震撼畫面不僅震撼全球,也讓特朗普有些「酸」。
看了中國九三閱兵,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出了看似禮貌實則暗藏玄機的祝福。首先,他不忘提當年美國對中國的「巨大支持和浴血犧牲」,然後「祝願」中國人民度過一個「偉大而持久的慶祝日」。然而特朗普祝福突然翻轉,向普京和金正恩「致以最熱烈的問候」時,突然暗示他們「正在密謀反對美利堅合眾國」。
對中國閱兵式羨慕嫉妒恨
特朗普的語氣帶着一股酸溜溜的味道。特朗普有着濃濃的閱兵情結,希望美國軍隊也能像中國軍隊那樣雄赳赳氣昂昂。然而,今年6月,特朗普頂着政府強烈反對搞出的美國閱兵式嚴重拉胯。美聯社的評價是「展示民主混亂的櫥窗」。和中國九三閱兵式相比,有些分析更是讓特朗普扎心:中國在塔尖,美國在塔底。
美國是第一強國,武器也要比中國先進一些,但是到閱兵場上,美國大兵和中國戰士相比,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這對愛出風頭的特朗普而言,對中國閱兵式可算是羨慕嫉妒恨。
從美國總統的立場看,當中國99A式主戰坦克整齊劃一地通過天安門廣場,當忠誠僚機體系展示出的空中優勢讓西方軍事專家脊背發涼,當「東風-61」和「東風-5C」等新型導彈讓世界重新評估中國軍事實力時,特朗普對中國閱兵式的「酸」,則是美式霸權焦慮的折射。
中國閱兵展示的不僅是先進武器,更是軍事體系的全面突破。第四代主戰坦克配備相控陣雷達和無人炮塔,能自動擊落來襲無人機;忠誠僚機體系讓殲-20帶領攻擊-11隱形無人機群開啟空戰新模式;無人潛航器「安靜死神」可破壞海底光纜,令西方海軍脊背發涼。這種軍事突破,讓美國智庫不得不承認:「美軍介入台海將面臨災難性失敗」。
更令特朗普尷尬的是,他一直想見卻見不到的金正恩,這次卻破天荒地出席了中國閱兵式。普京與金正恩並肩觀禮的畫面,讓西方神經緊繃。而東南亞、中亞、非洲和南美領導人的到場,更凸顯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特朗普的「酸」,不僅來自於軍事實力的對比,更來自於美國在國際秩序重構中的邊緣化。諷刺的是,美國霸權的基礎是因為有一幫西方盟友的支持,現在因為特朗普的關稅霸凌,雖然讓歐盟和日韓等亞太朋友屈服,但也嚴重損害了美國在西方世界的領導人。中國「朋友圈」越來越大,美國「霸權圈」越來越散,這也是特朗普霸權焦慮的主因。
特朗普的「酸」,還源於他無法跨過美國政治的反華障礙。中國曾邀請他出席九三閱兵,這本可以實現中美俄三大國同台,甚至促成美朝領導人的歷史性會晤。然而,面對美國國內政治的制約,即便是「我行我素」的特朗普,也無法突破這道障礙。這恰恰凸顯了中美關係的複雜現實,美國國內政治對中美關係的制約,遠超特朗普個人意願。
當然,特朗普對美國霸權依然進行最後掙扎。他強調:「中國需要美國遠勝於美國需要中國」,試圖用這種論調來掩蓋美國在經濟、軍事等領域的相對衰落。事實卻是,美國大豆60%依賴中國市場,稀土供應鏈80%靠中國,五角大樓評估自建需5-8年。這些數據,比任何政治口號都更有說服力。
特朗普的「酸」還暴露了美國對世界反法西斯勝利歷史敘事的扭曲。他暗示日本不是侵略者,而是「共同結束太平洋戰爭」的夥伴。這種歷史觀,與二戰後由中美蘇等國共同塑造的國際秩序背道而馳。中國舉辦九三閱兵,是為了紀念歷史和維護和平,而非針對任何國家。但特朗普卻將中俄朝的正常互動歪曲為「密謀反對美國」,這種狹隘的思維,恰恰暴露了美國霸權主義的局限性。
經濟軍事被超越的心理反應
當然,特朗普對國際秩序也缺乏正確認知。他以為「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所以「他們永遠不會對我們動武」。然而,中國閱兵展示的,是軍事實力與外交智慧的結合。中國邀請各國領導人出席閱兵,展示的不是軍事威脅,而是和平發展的誠意。當普京與金正恩並肩觀禮,當印尼總統在9月2日深夜處理完國內事務後飛赴中國,這恰恰說明,中國正在推動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
特朗普的「酸」,最終折射出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的焦慮。他一邊送祝福,一邊敲打中國;一邊強調「中美關係非常好」,一邊又暗示「中俄朝密謀」。這種矛盾態度,正是美國面對中國崛起時的兩難:「既想維持霸權敘事,又無力改變實力對比」。
中美博弈不僅是戰機與導彈的較量,還是大豆與稀土的交易。特朗普的「酸」,不過是美國在經濟、軍事等多方面被中國超越後的心理反應。
中國九三閱兵,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特朗普的「酸」,也照出美國的霸權焦慮。
國際關係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