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青評後浪/營商環境背後的民生底色\梁 帆

時間:2025-08-18 05:02:03來源:大公报

  香港特區政府繼2021年後,再次發表《香港營商環境報告》,是次報告總長約94頁,分為兩章,整體鋪陳的是國際資本流動的宏大敘事。數據背後,反映的是溫暖人心的民生底色。

  不可否認的是,資本湧入與企業擴張的最直接回響,是就業崗位的持續湧現。報告揭示的數據背後,是無數家庭的生計保障。第一,初創企業生態圈蓬勃生長,數量從2014年約1000間躍升至2024年的約4700間。這些創新引擎催生了大量技術、管理、營銷等多元崗位。

  第二,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成立僅兩年多,已成功吸引84家高潛力企業落戶或擴產,其中不乏市值百億的科技巨頭。這些企業的進駐,不僅帶來高附加值崗位,更牽引着周邊服務業的就業需求。

  第三,2024年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總數創下9960家的新高,近萬家跨國企業選擇香港作為區域總部,帶來的是行政、法務、財務等領域的專業崗位持續擴容。

  另一方面,報告中關於「人才匯聚」的數據,充分反應香港民生經濟活力的新引擎已啟動。截至今年6月底,所有人才計劃共收近50萬宗申請,當中近33萬宗人才獲批,22萬人已抵港發展。這些新血不僅填補了高端產業人力缺口,更激活了本地消費市場。想必從街市菜攤到高端商場,或是從茶餐廳到米芝蓮食府,都能實實在在感受到這股消費新勢能。

  其次,人才湧入帶動居住需求,推動房屋租賃、購房市場穩健發展。另外,高端人才的聚集,將倒逼城市公共服務升級,包括國際學校的擴展、私立醫院的興建、多元文化活動的豐富等,最終可惠及全體市民。

  綜上可見,香港成為了資本與人才的「聚寶盆」。閃閃發光的硬幣掉入水池中,緩緩下沉,最終沉澱為市井巷陌的消費活力。訪港旅遊強勢復甦,盛事經濟如火如荼。啟德體育園啟用後,預計年接待遊客超百萬,將創造大量零售、餐飲、保潔崗位;藝術產業因「零關稅」政策蓬勃發展。巴塞爾藝術展期間,不僅畫廊生意火爆,周邊酒店、餐廳更是一位難求。

  同樣,經濟轉型的宏大藍圖,亦蘊藏着改善民生的具體承諾。例如機場城市、亞博館二期等新硬件設施,落成後可創造數萬建築崗位。其中,可以預見,綠色科技、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將重塑就業結構。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進一步合作,可為港人提供更廣闊發展空間。

  報告中的資本、企業和人才數據,最終轉化為香港市井生活的繁榮景象。香港獨特的民生經濟體現在高端與市井經濟共生、不同人群共同忙碌的景象中。「一國兩制」使香港能在全球變局中穩步前行,搭乘國家發展快車。當然,香港仍需在未來發揮自身優勢,擔當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以己所長服務國家所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把發展帶來的紅利,惠及更多市民。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