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商貿代表團圓滿完成任內第二次中東訪問,成果豐碩,不但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和備忘錄,成功爭取到兩個海合會國家為香港提供免簽安排,更進一步深化香港與中東國家的政治互信和經貿合作,為香港和內地企業開拓中東「新藍海」市場,充分顯現出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
在關稅戰陰霾之下,香港要成功突圍,社會各界尤其是工商界既要發揮鬥爭精神,團結一致愛國護港、愛國護澳,更要發揮自身優勢,深化與國際交往,擴大開放擁抱世界。夏寶龍主任的「4點希望」進一步清晰了港澳發展的方向,勉勵香港各界把握好香港角色擔當,落實中央戰略舉措,對於香港工商界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這次李家超特首的中東之行,更是「4點希望」的生動註腳。
特首「中東行」是生動註腳
這次中東之行成功推動六方面成果,包括進一步推進香港特區政府與卡塔爾政府和科威特政府之間的關係;達成了共59項合作備忘錄和協議;發揮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優勢;進一步建立與海合會國家的關係;強化商貿網絡,以及進一步推進與海合會國家的人文交流。此外,兩個海合會國家期間公布給予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待遇,更是促進與中東商務往來的重要及時安排。這些成果不但反映李家超特首此行的高效高質,更表明香港與中東在經貿等領域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間,這次由李家超親自帶隊,既搭建了雙方的「信任之橋」,更搭建了香港和內地企業進軍中東市場的重要平台。
作為代表團一分子,在訪問行程中令我深刻感受到香港與中東在經貿合作上的巨大潛力,例如中東的消費市場就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中東消費者對於奢侈品以及不同種類的產品需求極高,為香港和內地的製造業、進出口行業提供了巨大機遇。過去香港與中東的經貿合作主要集中在專業服務領域,例如金融、會計、法律等方面,但其實在進出口、製造等行業上,香港與中東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這次中東之行,讓兩地企業通過親身交流接觸,尋找對接點,開拓新商機,既為香港和內地企業「走出去」提供支持,亦通過此行把更多中東企業和資金「引進來」。對香港而言,此行進一步建立與海合會國家的關係,積極探討與海合會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強化與海合會國家的商貿網絡,對於平衡美國關稅戰的風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央高度重視香港內聯外通角色優勢。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日前在澳門與工商界人士座談,對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提出「4點希望」,包括:發揚鬥爭精神,團結一致愛國護港、愛國護澳;堅定發展信心,扎根港澳繼續做大做強;發揮自身優勢,突出重圍擴大開放、擁抱世界;面向海外講好港澳故事,旗幟鮮明唱響港澳、唱響中國。這「4點希望」不只講給工商界聽,更講給社會各界聽;不只講給澳門聽,更講給香港聽。對於香港未來發展以及應對美國的關稅戰衝擊,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作用。
夏寶龍主任講話充分反映中央對港澳工商界的肯定,積極勉勵發展傳承愛國愛港愛澳光榮傳統,開創港澳發展新局面。事實上,港澳工商界素來積極投身各項國家事業,在貢獻祖國發展的同時成就個人事業。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之下,港澳工商界更應全面配合國家戰略,為國家服務。發揚鬥爭精神就是要求港澳工商界堅定緊靠在國家發展的道路上,堅定維護國家利益,不能做出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利用自身網絡講好香港故事
港澳具有國際化程度高的營商環境優勢,兩地工商界未來更要團結一致,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拓市場和商機,與內地企業結隊「出海」。夏寶龍主任在「4點希望」中特別提到要發揮自身優勢,突出重圍擴大開放、擁抱世界;面向海外講好港澳故事,旗幟鮮明唱響港澳、唱響中國。這對於港澳工商界更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企業和國家是命運共同體,彼此密不可分。工商界必須加強對港澳的投資,更要助力港澳擴大開放、擁抱世界,利用自身網絡講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這次特首的中東之行正是一次經貿合作之行、開拓發展之行、講好香港故事之行,更是落實「4點希望」的生動註腳。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