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司法機構推動「調解」運動25年,鼓勵社會各界在訴諸仲裁或訴訟前,優先探討以調解作為爭議解決替代方法,對普及調解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減輕了爭議解決成本,促進了社會和諧。由舊灣仔警署大樓改建的國際調解院大樓工程今年中完工,有望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投入運作,這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調解之都」的地位。
在推動調解方面特區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更以身作則。今年2月6日起,在政府合約中加入調解條款的合約正式生效,藉此鼓勵私營機構效法,在合約中加入類似條款。律政司亦將在今年度推出社會調解先導計劃,為物業管理人提供調解培訓,增強其對調解作為替代爭議解決方式的理解,令其能及早介入社區糾紛,深化調解文化。
大灣區建設日新月異,爭議調解不再限於香港。律政司和廣東省司法廳及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去年共同推出《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員名冊》,促進粵港澳三地調解規則的銜接和人才連接,為大灣區家事及商務糾紛提供更高效便捷的解決途徑。
兩年前,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成立,並決定將總部設在香港,這是中央對香港發展亞太區主要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大力支持。隨着國際調解院即將投入運作,香港調解文化迎來發展里程碑。作為一個新的平台,通過調解這一友好、靈活的方式,為爭端各方達成共贏的解決方案,這將提升調解作為爭議替代解決方案的國際認受性,鼓勵更多國家和國際組織以調解方式化解爭議,使之成為國際爭議的主要解決方法之一,進而推動全球範圍內的調解培訓、認證和持續專業發展的標準化,吸引更多專業人士投身調解行業。
國際調解院強調合作、對話和共識,凸顯了中華傳統文化「以和為貴」的精神理念,這是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對人類發展的貢獻,也體現「一國兩制」下香港作為中國境內唯一普通法司法區的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