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議會內外/捕捉美亂局契機 強化吸引人才力度\吳傑莊

時間:2025-04-26 05:02:02來源:大公报

  美國總統特朗普「回朝」後短短三個多月,便搞亂了全球政治和經濟秩序,特朗普向所有貿易夥伴加徵所謂「對等關稅」,掀起貿易戰,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國。然而,這些損人不利己的行徑,就連美國多年來引以為傲的科研招牌也被撼動,科研人員湧現「逃亡潮」,爭相計劃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展。筆者認為,作為國家內聯外通重要窗口的香港,可捕捉美國苛政反噬自身的契機,善用「一國兩制」的優勢,搶奪美國科研人才。

  美國科研界近日因特朗普政府一連串削減大學撥款、裁減聯邦科研機構人手、限制學術自由的政策而出現亂象,導致大批科研人才陷入不安,甚至萌生去意。根據學術刊物《自然》的調查,超過75%的美國科研人員考慮離開美國,歐洲和加拿大是他們的首選目的地。亦有調查發現,有更多科學家正考慮前往中國等亞洲國家。

  多地政府已因應美國科研人員外流情況而提出措施,例如,法國政府推出的「科研選法國」計劃,為大學和研究機構提供補助以招聘國際研究人員,計劃至今已吸引近300名美國科研人員申請;加拿大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申請前往加拿大工作的美國科研人員,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41%。

  推出「科學家救生艇計劃」

  中央支持香港打造成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筆者認為,美國科研人員的「逃亡潮」,為香港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特區政府可乘勢擴大和加速推進「搶人才」政策,全力搶科學家,務求在全球科研競爭中脫穎而出,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人才樞紐。

  其中,特區政府可推出「科學家救生艇計劃」,以吸引受美國政策影響的科研人才來港,包括推出針對高端科研人才的特別簽證計劃,讓科研人員及其家屬能快速入境香港,並享有長期居留權。

  同時,也可以設立專門的「全球科研菁英基金」,為來港的科研人員提供啟動資金、設備支持及合作資助,確保他們能快速展開研究工作。這一舉措不僅能吸引美國的「科研難民」,還能促進香港本地科研水平的提升。

  事實上,美國科研人才外流最嚴重的領域包括人工智能、生物醫學及電腦科學,而這些領域正是香港創科發展的重點方向。特區政府可設置專項計劃,為這些領域的專家提供吸引的研究條件與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香港駐美經濟貿易辦事處可發揮更積極的功能和作用,擔當「人才引進前哨站」,主動接觸聯繫美國科研人員,宣傳香港的科研優勢與政策吸引力,包括主動與美國一流的學術和科研機構建立聯繫,針對受特朗普政策影響的科研人員進行專項宣傳,邀請他們來港。並且推動科研合作及學術交流,促成香港高校與美國科研機構的合作,例如聯合研究項目、學術交流計劃,進一步提升香港在國際科研圈的影響力。

  加強宣傳香港科研吸引力

  特區政府也可藉機加強在全球宣傳香港力度,透過國際媒體及學術會議,積極宣傳香港的科研環境及政策吸引力,例如香港的創新資金支持、稅收優惠政策及與內地市場的聯繫等等。

  目前,全球政治經濟局勢動盪,美國更不會放棄遏制中國,但有危自有機,只要捕足先機、政策得當,香港完全可以在這場國際科研人才爭奪戰中脫穎而出,不僅為本地創新科技注入新活力,還能在全球競爭中實現更大突破。這不僅是香港創科發展的黃金機遇,更是提升香港國際地位的關鍵一步。而且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人才樞紐,更能助力國家在國際間創造突破點,提升國際話語權。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