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議論風生/把握歷史方向 堅定發展自信\葉建明

時間:2025-04-22 05:01:56來源:大公报

  在全球經濟復甦步履艱難的當下,美國向全球貿易夥伴加徵所謂「對等關稅」,人為打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無異於令全球經濟雪上加霜。特別是將包括香港特區在內的中國關稅提高到荒唐的245%,這意味着中美貿易實質性脫鈎。這不可能不影響中國和香港特區,特別是國家及特區正在實現經濟轉型,面臨的挑戰很多,而關稅戰的挑戰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有人對未來怎麼看、怎麼幹,不甚清晰。對此,我在兩會精神宣講中,多次強調信心,信心堪比黃金。有奮鬥目標,有信心,才有動力,才會「萬水千山只等閒」,越坡過坎,勝利達到彼岸。

  但是,信心何來?我們絕不是空談。我們的信心在於對歷史發展方向的把握和對當前國家及香港發展趨勢的認知。

  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

  縱觀歷史長河,一個國家、城市的前途命運往往取決於能否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對於香港居民而言,唯有以全局眼光看清「時與勢始終在奮進者一方」的歷史邏輯,看明白中央和香港特區所下的棋局,毫不動搖地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何懼「小小寰球,有幾隻蒼蠅哀鳴」?

  首先我們需要看清事實,堅定迎戰。關稅戰嚴格說來是美國自傷性經濟武器。2018年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發起關稅戰時,白宮曾宣稱這將重塑全球產業鏈並振興美國製造業。四年後,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的數據顯示,美國進口商支付了超過1600億美元的懲罰性關稅,而且推高了美國通脹。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數據顯示,關稅導致美國普通家庭年支出增加1274美元。沃爾瑪等零售巨頭被迫將玩具、家電等3000多種商品漲價,直接衝擊中低收入群體消費能力。這場精心策劃的貿易戰,最終演變成美國經濟的一場自殘式實驗。難怪美國多名經濟學家、智庫學者認為,美中關稅戰,贏家肯定是中國。

  特朗普的關稅升級被稱為「政治表演經濟學」,其政策設計刻意忽略了兩大現實:中國製造業正通過區域生產網絡消化關稅衝擊,以及美國跨國企業在華累計超過8000億美元投資形成的利益捆綁。當政治口號遭遇經濟規律,這場關稅鬧劇或將加速美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邊緣化進程。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截至2025年4月19日,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高頻調整、反覆無常。特朗普最近多次公開宣稱「等待中國電話」,不小心露出其底牌。而且,美國財長貝森特認為,中美貿易關係有可能走向破裂,現在的對華高關稅是不可持續的。他的說話,暴露了美方焦慮。

  畢竟中國對美國的圖謀早有應對。習近平主席高瞻遠矚,看到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布局中國及早綢繆。從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到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國製造業走向世界,幫助了其他國家的快速發展,中國也從中獲益。

  科技自立自強突破封鎖壁壘

  中國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西方封鎖中,學到了自力更生。中央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審時度勢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希望中國不僅成為製造大國、生產大國,也要加快構建消費大國、生活大國。擴大內需正是應對國際環境變化、保障經濟安全的長期戰略,意在提升經濟韌性,降低對外部市場的依賴。

  科技自立自強實現歷史跨越,創新鏈突破封鎖壁壘是我們擁有自信的重要基礎。2018年美國的芯片制裁,令「中國芯要涼」的聲音一度甚囂塵上。但是,最新消息顯示,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良品率在制裁後反提升至98%,中國半導體自給率突破70%,半導體芯片產業鏈的國產替代趨勢有望全面加速。美國半導體協會數據顯示,若全面斷供中國,其全行業將損失3800億美元。

  中國絕地突圍的不僅僅是芯片,還有AI等前沿科技。白宮制裁加速了中國科技自立,美國企業正為其政府的戰略短視付出沉重代價。

  當然,不可否認,美國的制裁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客觀存在,而且,美國對中國的打壓不會收手,中美較量短期內不會結束。不過中國俗言說得好,「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貿易戰中國不願意打,希望打,但也絕對不害怕打。我們的信心何來──從當年朝鮮戰場、越南戰場,到2018年的貿易戰、科技戰等一系列歷史中可以尋找到答案。甚至,美國多名知名經濟學家、智庫學者都認為,美中關稅戰,贏家肯定是中國。

  香港需要既着眼當下更謀劃長遠。如今正加快發展創新科技,推動新質生產力,走出了令人鼓舞的開端。特別是香港今天已經走出了「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的創新發展盲區,發展創新科技成為了全社會共識。未來創科發展加速可期。

  今天我們越來越感覺到,堅定擁有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的戰略定力,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把握機遇,在世界大變局下危中尋機,我們就一定能實現歷史性的經濟轉型。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