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政府將中國進口商品的所謂「對等關稅」稅率毫無理性地調高至245%時,這場以「美國優先」為名的貿易戰已徹底淪為一場損人害己的鬧劇。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超過100%的關稅即宣告貿易實質斷裂,而美國當前的瘋狂加碼不僅暴露其戰略失焦,更揭示了單極霸權在全球化深水區中的結構性困境。
美經濟正系統性失血
特朗普政府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加徵所謂「對等關稅」,不單引發美國憲政體系的深層震盪,更為美國企業帶來直接的衝擊。特朗普聲稱加徵關稅可以讓製造業重回美國,然而,當地多家小企業公開的數據,恍如對特朗普政府提出血淚控訴:有自行車品牌因關稅成本激增120萬美元瀕臨破產,有半導體企業被迫承擔30%的額外成本,等等。這種權力越界的代價,正在轉化為美國基層經濟的系統性失血。
WTO的預警更具宿命意味:若關稅持續,今年全球GDP將萎縮0.2%,中美商品貿易或暴跌80%──這不僅是經濟的衰退,更是舊秩序的喪鐘。
美國暫緩電子產品關稅的反覆無常,暴露出其對中國稀土(依賴度超80%)、醫藥中間體(30%依賴)的戰略性需求。特斯拉「中國零件─墨西哥組裝─美國銷售」的三角悖論,反而推高Model Y成本30%,印證了全球化產業鏈的不可切割。
當美國為了維護霸權,採取一系列極端逆全球化措施的同時,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亞洲、歐洲國家的關係不斷鞏固提升,RCEP區域內貿易佔比突破37%。可見的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轉向亞洲」宣言與東盟產能整合,正將「大世界工廠」從構想變為現實。
另一邊廂,香港在應對美國挑起的關稅戰、貿易戰時,充分展現出「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2024年香港對美出口僅佔總額0.1%,香港工商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致力開拓沿線國家特別是東盟、中東等新興市場,藉此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2024年吸引147個國際區域總部落戶,成為中美貿易衝突的「戰略緩衝區」,充分說明了「內聯外通」是香港的核心優勢之所在。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主旨講話指出,過去10年,美國對香港貿易順差達2715億美元,香港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順差地,但美國依然對香港如此加徵關稅,簡直是蠻橫霸道、無恥之極!這讓世人更加看清,美國見不得香港好,是破壞香港人權自由、法治秩序和繁榮穩定的最大黑手,它不是要我們的「稅」,而是要我們的「命」。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對香港進行遏制打壓,換來的只能是其在香港的代理人的加速滅亡,最終必將反噬其自身。
關稅高牆終將被拆除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卻從不簡單重複。美國築起的關稅高牆,終將被文明互鑒的橋樑拆除。關稅戰的本質是全球主導權之爭,但21世紀的較量不再局限於炮艦與關稅,而是產業鏈韌性、制度創新與文明包容性的綜合比拼。
美國所謂「制裁」和「對等關稅」,撼動不了中央和香港特區政府的決心意志,嚇不倒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14億中國人民,只會讓我們更加堅定地團結在一起,更加堅定地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
那些試圖用18世紀思維解決21世紀問題的美國政客們,終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