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焦點評論/團結奮鬥展現香港精神 奧運拚搏續添促興活力\吳志斌

時間:2024-08-16 05:01:52來源:大公报

  在為期十六天的巴黎奧運賽事中,香港奪得兩金兩銅,成績傲人,以一個城市之力,勝壓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排在獎牌榜第37位,較上屆東京奧運上升十二位。8月11日,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向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國香港代表團發出了賀電,指出「大家自強不息、頑強拚搏、開拓進取,生動詮釋了獅子山精神,展現了新時代香港青年奮力打拚、追逐夢想的精神風貌,為香江傳奇譜寫了新的青春華章,祖國為你們感到驕傲和自豪。」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亦在賀電中高度讚揚了中國香港代表團運動健兒在賽場上所展現出的昂揚向上、頑強拚搏的優良作風,「為新階段香港推進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堅定信心和有益啟示,為香港凝心聚力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激盪出港人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香港健兒們在巴黎奧運會上的拚搏奮鬥、團結進取的形象無疑為當下香港社會的發展激發出了一股具有活力、彌合人心的精氣神,它深刻地激盪出了香港社會身份認同的自豪感,也激勵了香港青年追求實現自我價值、貢獻社會和國家的擔當感,更成為了香港在固治促興階段的一股內在向心力。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總結中國香港代表隊於巴黎奧運會上的表現時更是指出,「他們都充分展現出決心、毅力和意志,發揮專業態度和體育精神,我和香港市民都深受鼓舞和感動。香港運動員的高水平表現,令全港市民引以為傲,他們每一位都是香港市民心中的英雄。」

  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香港市民在逆境中艱苦奮鬥、同舟共濟、守望相助、自強不息,為八、九十年代香港經濟的騰飛創造了不可磨滅的精神財富即我們所謂的「獅子山精神」。獅子山精神重在敢於拚搏、不屈不撓、力爭上游,面對困難和挫折始終保持不氣餒不放棄的態度。

  而這一精神在香港女子劍擊運動員江旻憓身上得到了生動的詮釋。兩次打入奧運會,但無功而返,但她從未放棄劍擊技術的學習和提升,並飛往世界各地參加各種賽事,最終在今年的巴黎奧運會中,獲得了個人的重劍金牌,這亦是香港在巴黎奧運會上的首面獎牌。然而,無論是長達20年的個人訓練和賽事經歷,還是與法國選手奧里亞娜.馬洛─布勒東在競爭金牌過程中的巴黎「苦戰」,她都堅持不懈,越戰越勇,永不言棄。她的勝利讓香港社會為之沸騰歡呼,也讓獅子山精神再次被香港社會所傳頌。

  目前,國家已經踏上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香港健兒們所展現的奮鬥之氣、拚搏之力是香港全心全意謀發展、拚經濟、紓民生的「心力」,將會進一步激勵港人砥礪奮鬥、凝聚團結。正如《獅子山下》所唱的「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無畏更無懼……攜手踏平崎嶇。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香港體壇的勝利也深深牽動着內地民眾的心,他們為香港的金牌而歡呼,也為香港的勝利而自豪。2024年的世界女排聯賽,當中國女排逆轉戰勝世界排名第一的土耳其之後,觀眾們自發唱起了香港歌手李克勤的《紅日》。香港體育的發展始終與內地保持着密切的聯繫和互動,正如香港經濟的騰飛和繁榮,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支持和紅利傾斜。

  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少內地運動員加入港隊,提升香港的國際體育排名。近年來,香港運動員亦在內地更豐富的培訓資源及政策支援下,在奧運及世錦賽等國際大賽屢創佳績,例如在東京奧運和巴黎奧運奪金的張家朗,其「伯樂」正是內地名帥汪昌永。香港本地體育產業及盛事則受惠於大灣區的建設,尤其是來自大灣區龐大的市場和人口,為香港體育盛事提供了充滿活力的潛在目標群。

  激勵社會守望相助克服困難

  此外,隨着啟德體育園即將落成,香港將有能力集合大灣區其他體育資源和大型場地,為國際大型賽事的舉辦和運動員的資源培訓,提供更為雄厚的物質保障,為打造大灣區品牌盛事添磚加瓦。例如,在2025年,粵港澳三地將合辦第15屆全運會,不僅會成為香港回歸後體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將會標誌着內地與香港體育運動雙向支援合作揭開新篇章。體育如此,經濟更是如此。依靠國家、共建灣區、發揮自身獨特優勢,這是香港體育可以在當下獲得傲人成績的根本,也將是香港經濟更上一個台階、實現固治促興的核心關鍵。

  體壇盛事讓香港社會得到了精神的激勵,社會各界為之而鼓舞和感動,對香港勝利的讚美讓社會人心得以進一步的彌合。團結奮鬥的獅子山精神必然會再次激勵當下的香港社會,尤其是香港青年們,克服困難,相互守望,齊頭並進。與此同時,與國家的發展同頻共振,與灣區的建設密切交融,香港的獨特優勢必然會成為一股新的「助燃劑」,為香江的傳奇續添促興的活力!

  安徽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