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港事港心/大灣區高速發展 香港前途無可限量\軒轅靖

時間:2024-03-05 04:02:57來源:大公报

  今年全國兩會正式召開。國家多了底氣,港人更多信心。有強大的國力支撐,有扎根大灣區的優勢,香港會更美更好。

  全國兩會召開前,國家正式公布去年的經濟成績單。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2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2%,實現了5%左右的預期目標。這也意味着,中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經濟總體回升向好,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也蓬勃發展。3月3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新聞發言人劉結一指出,2023年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13萬億元。按經濟體量,大灣區堪稱全球第十大經濟體,和意大利、加拿大等處於同一梯隊。這意味着依託內地市場,扎根灣區市場,香港經濟就有了穩中向好的可持續動能。

  扎根灣區迎來新機遇

  2024年,修復疫情傷疤的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趨勢已成。加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拚經濟」的政策發力,制約經濟增長的短板(房地產市場)在補齊,引領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蓄勢待發,加之新質生產力催發的新動力提振,中國經濟依然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不僅能夠維持不低於2023年的經濟增速,而且能夠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窗口,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典範。香港則是大灣區經濟的翹楚,雖然經濟體量略低於廣州和深圳,但也有兩市乃至大灣區無可比擬的優勢:香港是國際著名的自由貿易港,也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

  而且,香港在國家支持下,挺過了三年疫情,無懼美西方打壓制裁,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依託內地市場,扎根灣區經濟,以及獨特優勢托底,香港必將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期,不僅香港經濟會穩中向好,香港全球影響力也會有新的提升。

  一方面,即使是2023年最困難時期,中國也是全球經濟火車頭,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連續多年超過30%,超過G7的總和。西方唱衰中國,主要擔心中國經濟「不行」讓西方經濟「更不行」。按照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估,2024年中國經濟依然是全球第一大引擎。因此,香港可以背靠祖國「大樹好乘涼」,亦可依託內地大市場,借力國內大循環注入經濟活力。

  另一方面,2023年,廣東穩固了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地位,而粵港澳大灣區又強化了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就此而言,作為大灣區重要支點的香港,為穩定廣東經濟大省、強省作出重要貢獻,廣東和大灣區也為香港可持續發展,穩固香港全球地位提供了強力支撐。

  相比紐約、舊金山和東京三大世界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具有成為全球一流的完全的後發優勢和新質生產力。因此,香港在保住自身全球優勢的同時,又有了和灣區各城強強聯合共同奔赴的助力。深圳具有科技創新實力,廣州等珠三角城市則有強大的製造能力,廣東則有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支撐,更有全國14億人的消費市場加強和內需市場托底。因此,從全球範圍看,香港也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強化內生動力提升競爭力

  把優勢變成動力,香港需要摒棄干擾,聚焦發展這第一要務。首先,必須堅定發展信心,無懼西方形形色色的意識形態滋擾以及層層疊加的所謂制裁,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其次,盡快完成23條立法,從法治層面築牢國安屏障,清除各種內外因素滋擾,為香港打造繁榮安定的法治環境。

  此外,香港也要強化內生動力,提升整體競爭力,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近年來,受國際政治金融形勢、疫情和香港內部因素的疊加影響,香港作為全球金融、貿易中心的地位有所影響。儘管如此,有灣區經濟托底,有強大祖國作為後盾,香港的優勢猶在。

  以金融為例,粵港澳大灣區處於國家金融開放的最前沿,國家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創新政策,如推出「債券通」、「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等舉措。此外,灣區也就金融監管信息共享、聯合執法等方面達成共識,以防範金融風險跨境傳遞。在金融合作方面,香港發揮了關鍵作用,而且也形成了香港和深圳兩個金融中心「雙城記」。因此,在全球金融中心競爭中,深港「雙子星」有了更強競爭力。

  以貿易言,中國是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體,粵港澳大灣區也是貿易活躍區。依託國家和大灣區,香港作為全球貿易中心的地位不會改變,只會更強。

  更重要的是,香港應把握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主動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雙向發力,成就更美更好的香港。

  知名智庫學者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